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49章 浙东大臣领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应天府外。

    梅庄。

    这是李锦行在应天府外的庄园,也是在李锦行的封地内。

    梅庄外面,还有着属于平原侯府的佃农正在耕作,脸上时常洋溢着笑容。

    梯田里,几个农民正在插秧,清风摇曳,稻田里生机盎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李锦行掌握着巨额财富,对于佃农带来的这些收益,并不怎么看重。

    所以他封地里面的佃农日子过得普遍比较富足。

    不说顿顿有肉吃,但逢年过节也是可以吃上几顿肉。

    所以李锦行封地里的佃农对于李锦行都心存感恩。

    梅庄外面,是一片片梅林。

    一条小溪从庄园里贯穿而出,蜿蜒曲折。

    庄园内。

    亭台楼阁,水榭歌台,错落有致。

    庄园东面。

    耸立着一座约三丈高的三层楼阁。

    楼阁外,是围着一圈珠玉栏杆,优雅宜人。

    楼阁上十里画廊,琴声和鸣。

    李锦行别有雅致的穿着一身白色儒袍,白衣黑发,不扎不束,在微风中轻轻漂浮。

    身上那股飘逸超凡的气质,恍若遗世尘仙。

    徐妙锦则身着一袭浅蓝色流仙裙,三千青丝垂落耳旁,肌肤皙白如玉,明亮的眼眸里流露着温柔的笑意。

    修长的玉指在一把古琴上来回跳跃,悠扬琴声令人沉醉迷离。

    二人独坐楼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外云卷云舒。

    和身后的画卷恍为一体,如诗如画,天然一体。

    直至夕阳缓缓落下,琴音这才缓缓落幕。

    …………

    半月后。

    李锦行在梅庄和徐妙锦过了半个月没羞没臊的神仙生活后,总算是回到了应天。

    平原侯府。

    李锦行手里拿着许茂交给他的情报看了起来。

    上面记录着的是京城这半个月以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

    不知过了多久,李锦行这才开口。

    “许茂。”

    “主人。”

    许茂闻言,弯着腰,语气恭敬。

    “我吩咐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主人,太仓市舶司已经安排好了。”

    “只是海外海盗猖獗,商队需要极强的保卫力量。”

    “太仓是粮食第一仓,朝廷驻军和锦衣卫较多,如果动用暗卫的话,有暴露的风险。”

    “所以几家商队都还在犹豫,担心出海贸易安全得不到保障。”

    李锦行闻言,也是不禁有些头疼。

    要想让商队畅通无阻,不仅要当地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要有守卫力量。

    “这件事先不急,等我吩咐了再开始。”

    李锦行看着许茂,说道。

    ………

    翌日。

    李锦行虽然时隔半月没有上朝。

    但是朝堂上的事他也都知道。

    并没有什么意外。

    六部各司其职,都察院也是该弹劾的弹劾,忙的不亦乐乎。

    大明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正在稳步发展中前进,全国各地的建设也逐渐取得了成效。

    ………

    白云苍狗。

    时间缓缓流逝。

    转眼间已是九个月后。

    洪武三年。

    应天再次下起了大雪。

    京城披上了他的银装。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朝堂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全国恢复民生,全力生产建设,虽然朝堂明争暗斗。

    但还不至于太过明显,始终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只不过建朝三年有余,朝堂上已经有了些党派的苗头。

    文臣们渐渐形成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李锦行为首的浙东集团两大党派。

    两大派系在朝堂分庭抗衡,针锋相对。

    虽说李锦行无意做这个浙东党的领袖,但是有时候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

    李善长为左相,执掌中书省,下辖六部三院,权势滔天。

    在朝中的影响力日益加深,而且也深得皇恩,各种宴会,必定让李善长同桌,以示恩宠。

    而李锦行执掌御史台,独立于中书省外,文武百官,边疆武将,均有监察弹劾之权。

    且与东宫关系甚密,深得太子朱标信任。

    是唯一一个能与李善长分庭抗衡之人。

    所以那些浙东大臣总是会下意识亲近李锦行,以此可让淮西党有所忌惮,以求自保。

    虽然浙东党和淮西党仅仅是有个苗头,斗争并不是特别激烈,但是这种趋势已经在慢慢加快。

    而李锦行很清楚,党派之争,最后肯定没有赢家,因为赢的只能是皇权。

    要么就没有淮西党和浙东党,要么就这两个党派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砍头!

    两个党派的领袖,一定不可善终,必定难逃一死!

    届时,朱标也保不住他。

    ………

    大雪茫茫,寒风冽冽。

    今日朱元璋没有让百官上朝,而是给大臣们放了一天的假。

    应天,刘府。

    刘伯温的书房内。

    一个火炉里冒着热气,将整个书房烘的暖暖的。

    将所有的寒气隔绝在外。

    李锦行和刘伯温坐在一张方桌前面,执棋子对弈。

    “恩师,如今朝堂上似乎渐渐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声音。”

    李锦行执黑子,轻轻落下,嘴里随意的说道。

    刘伯温闻言,轻轻摇了摇头。

    “皇上将都察院独立于中书省外,就是为了制衡文武百官,形成这种局面,虽说有些意外,但也似乎是情有可原。”

    “是啊,皇上希望看到臣子们相互争斗,但是却不能争斗的太过分。”

    “只是浙东大臣总朝着我的侯府跑,惹得我是不得安宁啊。”

    李锦行似是无心的说道。

    心里则是在默默盘算着。

    如今这种党派苗头还不明显,他还有操控的余地。

    可是一旦彻底定型,那就真的永远也摆脱不了了。

    “锦行,如今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朝堂上的影响力和李善长不相上下。”

    “你虽然无结党之心,但那些大臣却主动站到了你这边。”

    “这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或许在淮西和浙东党派之间的矛盾尚未彻底激发之前,谁也没想到两个朝廷党派早已默默成型。”

    李锦行听见刘伯温的话,点了点头,心里也有了思量。

    如今淮西党以李善长为首,众多淮西勋贵集团支持,势力庞大。

    而浙东大臣虽然因为跟随朱元璋时间尚短,功勋不如淮西大臣。

    可是有李锦行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刘伯温这个右相,两派的实力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浙东党,这可不是什么好称呼啊。”

    李锦行想着目前的局面,心里不禁摇了摇头。

    众多浙东大臣唯李锦行是从,恨不得天天往望江楼跑。

    然而李锦行却高兴不起来。

    甚至有些担忧。

    “如今仅是一个苗头,倒是还有机会。”

    李锦行将一颗棋子落下,心里默默想到我。

    而这一局也以李锦行险胜结束。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