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50章 布局御史台,激动的朱元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应天府。

    望江楼。

    一间宁静的房间里面。

    屏风遮挡,熏香缭绕,茶香四溢,颇有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吴涛,如今已经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是除去李锦行和杨林以外的三把手。

    吴涛是李锦行的心腹,身后的吴家也是早已投靠了李锦行,是李锦行庞大计划里的一部分。

    虽说都察院的御史对于李锦行的命令从来不违背,唯李锦行是从。

    但是这些只是他的威望带来的,所有的御史都信任李锦行,愿意唯李锦行马首是瞻。

    如果换一个人来执掌都察院,只要能让他们敬服,那么他们也会对新来的左都御史马首是瞻。

    而吴涛则是不一样。

    他已经是李锦行的人,无论换了多少个左都御史,他就是李锦行在都察院内安插的人。

    李锦行看着吴涛,端起眼前的茶,轻轻喝了一口。

    “你可知今日我叫你来所为何事?”

    “属下愚钝,还请大人示下。”

    吴涛看着李锦行,神色恭敬,语气疑惑。

    “你可看出了如今这朝堂上的异样?”

    闻言,吴涛也不禁陷入了沉思,脑海里则是不断的浮现这一年以来朝廷的变化。

    “大人,似乎朝堂上所有针锋相对的大臣都隐隐有了抱团取暖的趋势。

    而那群桀骜不驯的淮西武将似乎和相国府关系甚密?”

    吴涛看着李锦行,语气有些不太确定。

    “你说的没错,党派之争已经有了苗头。”

    吴涛听见李锦行的话,心里也顿时一颤。

    党派之争往往都是残酷的。

    历朝历代是皇帝不能容忍的事。

    因为朝廷重臣的党派争斗,会威胁到江山社稷。

    而如今李锦行所说,党派之争已有苗头,毫无疑问,和淮西党对立的就是以李锦行为首的浙东党。

    一个党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旦一个党派倒下了,轻则流放,重则抄家灭族,极其血腥残忍。

    “属下应当如何行事,还请大人示下。”

    吴涛虽然有些担忧,但很快便镇定了下来。

    如今李锦行如日中天,奉天殿上深得恩宠,东宫关系甚密。

    执掌御史台,势力丝毫不弱于李善长。

    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吴涛的想法自然逃不过李锦行的眼睛,看着他那一副视死如归,斗志昂扬的气势。

    李锦行就知道吴涛会错了意。

    “不,我让你来,不是要让你准备弹劾谁,而是要让你记住了你的身份。”

    李锦行摇了摇头,看着吴涛。

    “记住了,都察院升格为御史台的目的,上监察朝廷百官,下监察边疆武将,各县官吏。”

    “党派之争顺其自然,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切记,御史台只能是皇上的御史台,而不是浙东党的御史台,我们都察院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而不是监察淮西党。”

    吴涛听完李锦行的话,心里顿时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是,学生谨遵先生教诲。”

    吴涛看着李锦行,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嗯,明白了就好,今日是下派各省进士回京的日子,皇上估计会召我进宫。”

    “这望江楼也正好有个诗会,你就留下来替我看一看吧。”

    李锦行看着吴涛,眼神欣慰。

    这吴涛是他一手提拔,并且亲自教导,李锦行的许多产业吴涛都有涉及,是李锦行身边的技术性人才。

    而且能力出众。

    不然,就算李锦行将之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不可能服众。

    “是,先生。”

    吴涛闻言,站起身来弯腰拱手说道。

    直到目送李锦行离开了望江楼,吴涛这才慢慢起身。

    ………

    李锦行离开望江楼。

    便径直去了东宫。

    与此同时。

    皇宫武英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奏折。

    李进则是站在旁边,弯着头等待着朱元璋发话。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好啊,李进,你这个主意可是解决了咱的大问题。”

    “历朝历代钱粮虚报篡改屡见不鲜,如今改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一劳永逸啊!”

    朱元璋放下奏折,大笑着说道,神色激动。

    “这一年以来,看来你们这些进士还真是收获颇丰啊。”

    “一个个都成了干吏,咱大明的能臣。”

    “这一路上舟车劳顿,你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早朝咱再做安排。”

    “臣,告退。”

    李进闻言,躬身行礼,慢慢退出了武英殿。

    朱元璋则是拿起刚才的奏章,看了又看。

    “二虎,去东宫把李锦行给咱叫来。”

    “是,皇上。”

    ………

    不一会儿。

    李锦行便来到了武英殿外。

    朱元璋看见李锦行,站起身来,整个人脸上充满了笑意,看起来心情愉悦。

    “哈哈,锦行,来来来,你快看看这个。”

    李锦行还未走至跟前,朱元璋便将一本奏折扔给了李锦行。

    李锦行拿着奏折,面带笑意,翻开看了起来。

    “本县官府尚好,就是乡镇收租小吏刁恶,稻农交谷时,小吏所用的升斗不均,克扣严重。”

    “另有役使暗中涂改赋税薄册,如一字下面上一道就成了二,上下各加一道就成了三。”

    “臣建议,朝廷尽快打制铜斗,作为标准量具下发各县,各县皆以铜斗作为母斗,翻造斗具使用,违者重办。”

    “并且,凡涉及钱粮等计量时,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由此一来便可杜绝官吏作假。”

    李锦行看完,也是不禁眼前一亮。

    不在地方,不知地方之事。

    李锦行也没有想到,这李进等进士下各县历练,还真弄出了东西。

    “皇上,此法甚妙啊,历朝历代都不能解决官员克扣之事,如今用大写汉字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却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不错,这个李进还真是给了咱一个惊喜”

    “锦行呐,替咱拟旨。”

    朱元璋说着,顿了顿,继而开口道。

    “大明所有官员,凡奏折涉及钱粮,田亩,赋税,器物统计等,用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代替原有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另外,士农工商在买卖交易时,也要用大写汉字。”

    “违者,无论何人,以违法乱治罪,严惩不贷!”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