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55章 钦差大臣,彻查凤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上,凤阳乃龙兴之地,如今有人胆敢在凤阳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草菅人命。”

    “如今更是逼得凤阳百姓写下万民血书,进京告御状,可见其人心怀不轨,罪恶滔天,威胁我大明江山社稷。”

    “臣还请皇上严查,凡涉案官员,当重罚不怠。”

    杨宪看着震怒的朱元璋,连忙站出来说道。

    眼神闪烁。

    显然,这凤阳一事虽然风险很大。

    毕竟凤阳乃是诸多淮西部将的家乡,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惹无数敌人。

    但,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更进一步的机会。

    只要处理好了这件事,那在朱元璋心里,那也能凭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前途无量。

    封侯拜相,无数文臣毕生追求。

    如今杨宪身为左丞,已经是位高权重,但无爵位在身,不可世袭,身份尊贵依旧不如贵族。

    贵族有爵位在身,天生眼高于顶,飞扬跋扈。

    如果处理好这件事,不说封侯,那也是大功一件,何乐而不为?

    “皇上,杨大人说的是。”

    “凤阳乃是龙兴之地,乃是大明龙脉所在。”

    “如今凤阳竟出了如此天怒人怨之事,还请皇上派一能臣,严查凤阳,还百姓一个公道!”

    李善长闻言,也是站出来附和,言辞犀利,义愤填膺。

    “还请皇上严查!”

    百官审时度势,一时齐声喊道。

    朱元璋闻言,眼神陡然转变,从众人身上扫过,声音冰冷。

    “那你们认为,咱该派何人去凤阳查案,处理此事最为妥当?”

    “皇上,微臣愿前往凤阳,定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还凤阳百姓一个公道。”

    杨宪闻言,立即站了出来,跪在地上,朗声说道。

    始终低着头,眼神里时不时闪过一缕精茫。

    胡惟庸看着杨宪,自然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不过,他也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连忙站了出来,应声道。

    “皇上,臣亦愿前往凤阳,一个月内,定查明此案。”

    而其余朝臣看着杨宪和胡惟庸,纵然有想法,也没有胆量站出来和他们二人相争。

    李锦行站在旁边,见二人的动作,老神常在,眼鼻观心,丝毫没有要动的想法。

    李善长不着痕迹的看了李锦行一眼,眼神里有些疑惑,没有说话。

    朱元璋看着朝堂众人,并没有反应。

    而是沉默了下来。

    似乎是在思考派谁去更为合适。

    片刻后,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

    “李锦行接旨!”

    “臣在。”

    李锦行闻言,连忙行礼,语气严肃。

    “咱任命你为钦差大臣,巡视凤阳,彻查此案,务必将此事给咱查个水落石出,凡是涉案人员,全部重罚,严惩不贷。”

    “赐尚方宝剑,可调动凤阳府及周边卫所两卫兵马,有便宜行事之权。”

    朱元璋话音一落,仿佛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巨石。

    朝堂上顿时变得嘈杂纷乱。

    大臣们无不震动。

    个个交头接耳,议论个不停。

    “便宜行事,节制两卫兵马。”

    “李锦行啊李锦行,你可真是深得圣心啊。”

    李善长听见朱元璋的话,心情复杂的看了一眼李锦行。

    别看仅仅是几个字,可其中的意味却是大不相同。

    便宜行事,意味着李锦行此行,有先斩后奏之权。

    甚至,凤阳当地官员的任免,都可以由李锦行暂时任命、罢免。

    随时换上自己的亲信!

    而且更让群臣震动的,便是节制各方兵马的权利。

    这意味着,李锦行从此刻开始,直至查案结束,可调动万数兵马!

    权力之大,让无数大臣震动,眼红不已。

    胡惟庸和杨宪也是一脸的懊悔,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前面的李锦行。

    朱元璋见此情景,也没有阻止大臣们的议论。

    他之所以让李锦行前往。

    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凤阳乃是淮西旧部的老家,也是他朱元璋的老家。

    关系错综复杂。

    一般官员根本不敢处理此事。

    就算是最终查清了此案,也会迫于压力有所隐瞒,不敢处理。

    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秉公办案。

    但是李锦行不一样。

    李锦行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当朝一品大员,又是侯爷。

    身份尊贵,位高权重。

    压得住那群桀骜不驯、天不怕地不怕的武将。

    再加上李锦行是锦衣卫指挥使,钦差大臣,可节制各方兵马。

    此行,谁也不敢阻拦!

    “臣,李锦行,接旨!”

    李锦行面色如常,不动声色。

    实则早已在心里盘算好了一切。

    哪有那么多巧合,朱元璋刚好在微服私访之日有人来京城告御状,还是万民血书。

    虽然确实有万民血书之事,但如若没有李锦行从中帮助,告御状,万民血书,又怎么可能走出凤阳,安然无恙的带到京城。

    早就在半路被人劫杀了。

    更不会有朱元璋碰见击鼓鸣冤,告御状一说。

    不过现在一切都水到渠成,李锦行也自然乐的高兴。

    “退朝!”

    随着朱标的一声“退朝”,百官也平复了心情,走出了奉天殿。

    原本就是站在李锦行这边的浙东大臣,一个个眉飞色舞,心情舒畅。

    笑着给李锦行打了个招呼,这才三三两两结伴离去。

    ………

    “李大人此次查案,有调动兵马,节制地方之权,果然是深得皇上信任啊。”

    “不错,此次案件涉及淮西勋贵,正好可以借机打一打他们的嚣张气焰,省的他们天天瞧不起咱们。”

    东华门外。

    一群浙东大臣聚在一起,低声的讨论着朝会上所发生的一切。

    而胡惟庸则是跟着李善长走在了群臣最后面。

    “恩公,怎么了?”

    胡惟庸看着发呆的李善长,有些疑惑。

    “善长啊,凤阳一事,你怎么看?”

    李善长看着李锦行离开的方向,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不过他又说不出来。

    “恩公,那群淮西将军你也知道,打天下,冲锋陷阵还可以,可若是真让他们安分下来,恐怕比登天还难。”

    “以我看来,凤阳一事多半是真的,而且万民血书不可能作假,一查便知。”

    “只是我没想到,这次他们竟如此胆大妄为,不知收敛,皇上显然已经对我们产生不满了。”

    胡惟庸想着刚才奉天殿上朱元璋的态度,心里也是已经有了些猜测。

    李善长闻言,这才转移了注意力。

    “是啊,皇上对我们这群淮西大臣很是失望,已经是越来越疏远了,甚至已经起了杀意。”

    “这一次,凤阳之事,怕是不会简单结束。”

    “李锦行此去,我总感觉他是带着什么目的,不过我一时也想不出来。”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的话,略有所思,沉默不语。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