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08章 朱标,内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锦行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时间,平原侯府又被重新提及。

    因为朱元璋召李锦行回京了。

    虽然圣旨还没到。

    但是皇上的贴身侍卫二虎不见了,便可说明消息无误。

    ……………

    自从李锦行致仕辞官,离开京城后。

    平原侯府依旧屹立着。

    徐辉祖在从军历练,离开京城之前派人替李锦行照看着侯府。

    加上平原侯府的下人,侯府每晚倒是有些稀拉的灯火。

    不过是有些冷清。

    在偌大的京城中显得极为渺小,微不可查,无人在意。

    再也不是那个人人敬畏,争相巴结的平原侯府。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因为,李锦行要回来了。

    一切似乎都变得躁动了起来。

    胡惟庸一人独断朝纲,不少大臣已经站在了他的那一边。

    而李锦行此次回京,定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

    已经有人有了些不好的想法。

    伺机而动。

    李锦行回京后的朝堂局势,也不再是两年前的了。

    有多少人还记得李锦行,又有多少人还站在李锦行那一边,恐怕已无人知晓。

    李善长说的很对,人走茶凉,朝堂局势瞬息万变,争斗不断。

    …………

    处州府,青田县。

    时间一天天过去。

    这一日。

    安静的侯府外面传来了一阵嘶鸣的马蹄声。

    二虎带着人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青田县。

    李府内。

    李锦行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仍旧悠闲的逗着李谨年。

    脸上宠溺的笑意不断。

    不一会儿。

    二虎便带着圣旨走进了侯府。

    “圣旨到。”

    …………

    李锦行回京了。

    二虎从京城出发,到李锦行回京。

    一共用了七日的时间。

    应天城外。

    李锦行的车驾缓缓停在了城门前面。

    太子朱标正站在城门口。

    眼神欣慰的看着李锦行。

    “臣李锦行,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李锦行看着朱标,眼神里有些意外。

    因为朱标的气色似乎有些不太好,看起来像是精疲力尽,无精打采的样子。

    而在两年前,朱标还是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如今朱标的状况,却是不由得让李锦行心里一沉。

    “殿下,为何您气色如此虚弱,可有让太医看过?”

    “无碍,这几日批阅奏折,有些疲惫,歇息一些时日便好。”

    朱标看着李锦行,笑了笑,不在意的说道。

    两年时间不见了。

    李锦行身上倒是少了一股暮霭沉沉之气,多了些自然洒脱之感。

    然而,李锦行闻言,心里却是警铃大作。

    如今朱标的身体状况,仿佛就是一个信号。

    他不得不重视。

    朱标不能死!这是他选中,看重的人!

    如果朱标死了,一切都将变得复杂起来。

    李锦行的马车跟着朱标进京了。

    李锦行回到侯府的第一天晚上,黄鸣和杨林便跑上了门来诉苦。

    不过都被李锦行赶回去了。

    三日以来。

    侯府概不见客。

    而李锦行回京后却是平静如常,什么也没有发生。

    除了中途进宫面见朱元璋外,再也没有出府,整日待在侯府。

    朱元璋没有安排,也没有提及。

    李锦行虽然已经回京,却是依旧无官无职。

    这诡异的举动不由得让人疑惑。

    对其中的原因绞尽脑汁。

    京城,似乎并没有因为李锦行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朝堂之上始终一切如常。

    相国府。

    “恩公,李锦行回京已经有三日了,可是仍旧没有丝毫动静,您说皇上有何打算?”

    胡惟庸这几日进宫向朱元璋禀报事务,商议事情。

    也曾旁敲侧击,不经意的打听过。

    然而朱元璋却就像什么也不知道一般,丝毫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由得让胡惟庸多想。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笑呵呵的说道。

    “惟庸呐,今日皇上召我进宫了。”

    “拉着我聊了一早上,从最初的义军开始,一直到新朝建立。”

    “皇上已经同意我的致仕了,并且还将浙江一座王府赐给我,过不了几日,我就要动身了。”

    胡惟庸闻言,眼神里面有些不舍。

    “恩公。”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摇了摇头。

    “惟庸呐,皇上今日曾问我,我辞官后,谁能接替我的位置。”

    说到这里,胡惟庸的心神也不由得有些紧张。

    不过李善长倒是没有发现胡惟庸的异样,声音还在继续。

    “我提了李锦行的名字。”

    “也提了其余六部尚书的名字,可却唯独没有你。”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语气悠悠。

    不过胡惟庸却是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跟在朱元璋身边久了,胡惟庸对于朱元璋的性格也熟悉了不少。

    如今看来,中书省左相,非他莫属!

    ……………

    平原侯府。

    李锦行回府。

    侯府一下子便有了主心骨,就连下人们出去采购时也硬气了不少。

    一些下人脸上多了许多笑容。

    只要有李锦行在,哪怕无官无职,依旧无人敢小觑这京城第一侯府!

    没错。

    这是众多勋贵在心里默认的。

    说是天下第一侯府也不为过。

    桃林内。

    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芳香扑鼻,湖面上波光凌凌,微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

    “许茂,夫人和世子还有多久到?”

    “老爷,再有两日,夫人和世子就可以到京城了。”

    没错,此次是李锦行先行一步,跟着二虎回京。

    至于徐妙锦和李谨年以及吴涛等人,则是随后再出发。

    李锦行听见许茂的话,点了点头。

    “我吩咐你办的事可都办妥了?”

    “侯爷,梅庄内有十位有名的名医,医术高超,其余各省各地的征召正在稳步进行。”

    “嗯,你先下去吧。”

    “是,老爷。”

    说着,许茂这才退出了桃林,仅留下李锦行一个人坐在亭子里,闭目沉思。

    “如今皇上召我回京,却无任何安排,想来李善长也该离开了。”

    李锦行虽然刚回京不久,但是京城的局势却是了若指掌。

    “东宫常氏临产在即,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身体虚弱,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会是巧合吗?”

    自从离开青田县李府的那一刻起。

    李锦行便已经身处朝堂。

    如今朱标的状态让他感到一阵紧迫。

    特别是如今东宫常氏临产,即将决定着大明的皇太孙是谁,自然是牵动人心,时机颇为敏感。

    梅庄里不仅有名医,而且还有着许多稀有的药材。

    李锦行这一次回来。

    恐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朱元璋给他任性的时间已经结束了。

    这以后的路,还得一步步往下走。

    ……………

    翌日。

    皇宫。

    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完李锦行的奏折,眼神严肃,语气郑重。

    “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李锦行闻言,立即应声答道。

    “皇上,太子殿下乃一国储君,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还望皇上恩准。”

    朱元璋闻言,沉默了下来。

    翻开李锦行所呈的奏折。

    神色犹豫。

    嘴里低声的呢喃着两个字:“内阁。”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李锦行。

    “此事容咱再考虑考虑,不过你搜集的那些名医倒是可以让他们进宫替太子瞧瞧。”

    李锦行闻言,心里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算是全无收获。

    “是,皇上。”

    说着,李锦行便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片刻后。

    带着朱标御赐的腰牌出现在了东宫。

    朱元璋没有同意,抱有怀疑也很正常。

    内阁权力不如宰相,只有建议之权,没有决策权,也不用担心大臣欺上瞒下,相互设计。

    只是如今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率领的淮西大臣势大,如果贸然改革,实行内阁制的话,恐怕中书省的权力将会荡然无存。

    如何安排胡惟庸等人?

    进内阁?

    内阁不过是一些小官,和原本如日中天的丞相可比不了。

    届时定然会引起动荡。

    所以,这件事,急不得。

    (一次更新的三章,如果没有,可能审核比较慢,待会就好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