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09章 中书省左丞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宫。

    崇文殿。

    朱标如今气色不佳,眉宇间有一种疲惫之感。

    不过仍旧坚持着将每日的奏折批阅完毕。

    “臣李锦行,参见太子殿下。”

    李锦行看着坐在案桌前的朱标,面色沉静。

    “锦行,你来了,快过来,正好给我看看这些奏折。”

    朱标看见李锦行,脸上也多了些笑容,站起身来说道。

    “殿下,臣此次前来乃是奉了皇上的旨意。”

    朱标闻言,不由得一愣。

    “父皇有何旨意?”

    “殿下,皇上口谕,太子近日操劳,勤于政事,特命臣来督促殿下,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并命臣带来了天下各地名医,为殿下看病。”

    朱标听见李锦行的话,也是不由得好笑。

    “这是你的意思吧?”

    “李锦行啊李锦行,都给你说了我没病,你怎么就是不相信呢?”

    朱标看着李锦行,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虽说这李锦行也是为了他的身体着想,但是他自己的身体他很清楚,自己根本就没有病。

    早在李锦行回京的时候,便对他的身体状况格外的关心,倒是显得有些婆婆妈妈。

    在朱标看来,不过是一些小病,不必小题大做。

    可是李锦行却是面色严肃,丝毫没有要放松的意思。

    看着神色严肃认真的李锦行,朱标有些头疼。

    “殿下,你乃一国之储君,身体健康关乎着天下黎民百姓,还请殿下移步。”

    李锦行不得不小题大做,因为他担心历史会再次上演。

    虽然如今吕家已灭,吕氏也被软禁在殿内,但一切并未高枕无忧。

    最终,朱标还是熬不过李锦行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李锦行带来的人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检查。

    确认他是否生病。

    或者中毒之类。

    然而结果就是,李锦行督促朱标歇息,一日之内,批阅奏折的时间不得超过四个时辰。

    朱标也是哭笑不得。

    李锦行有着朱元璋的手谕,朱标也得照做。

    …………

    两日后。

    徐妙锦和李瑾年、吴涛等人回到了京城。

    而今日也发生了一件朝野震惊的大事。

    李善长致仕了!

    虽然不是回豪州老家,但朱元璋在浙江行省赏赐了一座王府,用给李善长养老。

    这样的恩泽可是不可谓重。

    可见这位老臣在朱元璋心里的份量。

    中书省。

    李善长看着自己坐了多年的案桌,熟悉的一切,眼神里充满了不舍。

    不过,从今以后,这些都和他无关了。

    他仅带走了一副棋盘。

    将整个案桌收拾的干干净净,不染一丝尘埃。

    第二日。

    李善长离开应天府了。

    洒脱恣意,已然是逍遥自在。

    而中书省左相的位置,也就这样空闲了下来。

    而如今京城之中,能有资格坐这个位置的。

    便只有两人。

    一是李锦行。

    二是胡惟庸。

    他们两个皆有能力担任中书省左右丞相。

    不过李锦行毕竟离京有了些时日。

    故而胡惟庸的可能显然更大一些。

    翌日。

    奉天殿外。

    群臣进谏,准备上朝。

    不过,今日倒是出现了一个令人十分意外的身影。

    李锦行!

    李锦行回京后极为低调。

    根本不知道这几天李锦行做了些什么。

    而且朱元璋对于此事也是绝口不提,不得不让人疑惑。

    如今李锦行虽然无官无职。

    但却出现在了东华门外。

    而且还站在了百官之首!

    这是不可谓猖狂。

    胡惟庸看着身边的李锦行,也是不由得愣了愣神?

    “侯爷。”

    不过胡惟庸却是没有着急出言讥讽,而是面带微笑,向着李锦行打着招呼。

    李善长临行前给他交代的事,也还记在心里。

    李锦行,和东宫的关系太过密切。

    如果能和平相处,尽量避免针锋相对。

    “胡大人,当初走的匆忙,还没来得及恭喜胡相,还望胡相不要怪罪才是。”

    伸手不打笑脸人。

    这胡惟庸的养气功夫却是愈发的炉火纯青。

    更何况,逢场作戏,这个谁不会?

    “侯爷说笑了。”

    “呜呜呜~~”

    “鼓~~”

    “咚~~”

    随着一声沉闷的号角,旌旗招展,朝阳初现。

    沉重威严的宫门大开。

    “宣,百官上朝!”

    “宣,百官上朝!”

    “宣,百官上朝!”

    一声声太监的声音在皇宫内响起,自奉天殿而始,直到东华门外,声音此起彼伏。

    百官闻言。

    立即整理着装,走进了皇宫。

    至于站在首位上的李锦行,倒是无人敢反对。

    连胡惟庸都默许了,和李锦行相谈甚欢的样子,自然不敢有人反对。

    而且督察院和翰林院的官员,可都是站在李锦行那一边的。

    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内。

    肃穆威严。

    庄重令人敬畏。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目威严。

    整个奉天殿内保持着安静。

    “宣旨吧。”

    “是,父皇。”

    站在朱元璋身边朱标闻言,应声答道。

    随即,便听到了一个让众人惊讶不已的结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锦行勤敏有加,才华横溢,忠正贤良,恪守孝心,着任中书省左丞相,钦此。”

    “臣,李锦行接旨。”

    李锦行下跪领旨,思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一如平静沉稳的湖水,掀不起丝毫涟漪。

    神色淡然。

    浑然没有接任中书省而感到高兴万分。

    冷静的令人可怕。

    然而李锦行可以保持冷静,其余人便不是那么容易冷静的了。

    “中书省左丞相。”

    这给群臣带来的震惊不言而喻。

    连续几天没有动作,可如今却是一步登天。

    不由得让众人愣了神。

    胡惟庸听完圣旨,更是心神猛颤,内心一阵失落阴冷。

    再也不复之前的云淡风轻,举手投足间充满着威仪。

    整个人蒙在了原地。

    中书省左相。

    他对这个位置有多么渴望,如今的表情就有多么精彩。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和李锦行的表情,心里也有了注意。

    “李善长啊李善长,你们越是想要的,咱越不给。”

    “中书省左相,李锦行也可以!”

    朱元璋在召李锦行回京的时候,心中便有了注意。

    再加上李锦行提出的内阁制。

    让他心里有了一些想法。

    丞相可不是一个什么好位置。

    自古以来,宰相一手遮天,蒙蔽圣听的事也不在少数。

    甚至有些宰相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在朝堂上可谓是一呼百应,将皇帝架空。

    这些事,他思索了很久。

    他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

    废除传袭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

    如此一来。

    后世之君再也不用担心宰相作乱,最后大明走向灭亡。

    只不过此事须得从长计议。

    而在这段时间里。

    李锦行也不能闲着,韬光养晦。

    必须的给他找点事做。

    扔到中书省和胡惟庸斗上一斗,这便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他也乐得清闲,也不至于寒了李锦行的心。

    臣子斗起来,做皇帝的自然高枕无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