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36章 空山新雨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另一边。

    在经过了四日的时间赶路之后,李锦行和朱标也先一步到达了徽州府,黄山行宫。

    “殿下,前面黄山知县带人迎接。”

    吴勇来到了朱标的车撵面前,屈膝跪地,声音严肃。

    “停车吧。”

    车撵内,传来了朱标威严的声音。

    随着朱标的命令,长长的队伍缓缓停下。

    而李锦行也是翻身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殿下。”

    李锦行朝着朱标拱了拱手。

    “锦行,走吧,我们去这行宫看看。”

    李锦行点点头,随即转身跟上。

    如今他的任务,就是安排好朱标和朱元璋在黄山的大小事情。

    至于京城的变化。

    他浑然不知。

    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也是无能为力。

    尽人事听天命。

    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自然是看戏。

    京城很快就要变了。

    待朱元璋起驾回京之时,这朝廷上将会迎来巨变。

    “臣,黄山知县墨羊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太子殿下。”

    “前面带路,去行宫看看。”

    “是,殿下。”

    墨羊在前面领路,李锦行则是跟在朱标身边,走进了天子行宫。

    如今的行宫里,已经有了太监宫女,和皇城禁卫。

    将行宫收拾的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朱元璋的到来。

    ………

    傍晚。

    天色阴沉,愈渐昏暗。

    天空淅淅沥沥的下起了朦胧细雨。

    黄山县城里的古道上,雨水嘀嗒作响,泛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

    茶馆里。

    酒楼中。

    这一场傍晚的细雨,让这座古城更加的宁静祥和。

    仿佛洗涤了这座县城的污垢与不幸。

    街上躲在两旁屋檐下,酒楼里避雨的百姓脸上含着笑容。

    几人之间相互说着家里长家里短,这人间烟火气更盛一分。

    街道上。

    两人正在细雨中漫步而行。

    正是李锦行。

    安正则是在旁边替李锦行撑着伞。

    雨滴轻轻掉落在油纸伞面,仿佛一首欢快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步履轻松。

    微风送来一股凉意。

    让人不禁有一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感。

    朱标会和朱元璋住在行宫里。

    李锦行和一众随行官员则是在这县城里。

    随时听候旨意。

    李锦行这次只带了安正。

    没有带一个侍女。

    雨丝如雾,天空中的蒙蒙细雨,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远处群山之中,云雾缭绕,意境深远。

    在一处酒楼里,一些读书人相互攀谈,饮酒作诗,心怀抱负。

    ………

    片刻后。

    李锦行也来到了这一家酒楼里。

    “两位客官,里面请。”

    热情的小二连忙将李锦行和安正迎进去。

    酒楼里的客人来自天南海北。

    有行商的商人,有读书求学的学子,有忙着打酱油回家做饭的普通百姓,也有当差的捕快。

    有的在高谈阔论,有的则是抿嘴一笑,不言不语。

    临近李锦行和安正的一桌。

    正是几个从乡下来县城求学的学子。

    虽然衣衫简陋,但却眼神有光,意气风发。

    “这是我亲笔抄录的最新一期理学,诸位如果想要,只需十文钱,在下便可割爱。”

    一个头戴纶巾,身穿浅蓝色儒袍的学子手握一本书卷,看着同桌的几人,语气充满了诱惑。

    “狗蛋兄,你我本是同窗,钱财乃身外之物,又何必谈及这等庸俗之物。”

    “是极,是极。”

    “狗蛋兄乃书院倒数第一,想必亲笔抄录也有不少遗漏、错误之处,借与我等一观,也可为狗兄斧正。”

    一旁的李锦行闻言,也是不禁失笑,摇了摇头。

    这几位说话随意,并没有丝毫顾虑。

    一看便是知己好友。

    知根知底,故而言语之间看似多粗鄙之语,无礼之举。

    实则怕是可以两肋插刀,极其信任之人。

    李锦行却是有些孤寂。

    朝堂之上。

    这样的关系可不多。

    彼之天堂,吾之地狱,在没有成功到达之前,谁又能知道呢?

    李锦行看似位高权重。

    然而却也是如履薄冰。

    可以毫无保留相信的,估计便是他的亲人。

    就算是吴涛等十余位弟子,谁又能一言洞穿人心呢?

    圣人也会犯错,人心实属难测,他一介凡人,又敢何以保证,自己所看重之人就一定是其真实面目。

    比如。

    兵部尚书,任洋!

    京城的事。

    李锦行虽然不能插手。

    但却是了如指掌。

    兵部尚书,任洋!

    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为人忠厚,知恩图报,有头脑,擅谋断。

    这是李锦行对任洋的评价。

    可如今,他被降为吏部尚书,任洋不也成了相国府的宾客?

    所以,李锦行不是神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李锦行端起酒杯,轻轻的抿了一口,心里不禁微微想到。

    周围的雨声,仿佛一首首祥和宁静的乐章,让人心神冷静。

    “任洋,希望你不要后悔你今日的选择。”

    李锦行看着酒楼外朦胧着的雾气,低声呢喃。

    …………

    京城。

    应天府。

    宋宏在胡惟庸代天监国后,在城防营中威望迅速升高。

    而章寻升任中书省左丞后,更是愈发的低调。

    似乎已经成为了胡惟庸最忠实的拥护者,惟胡惟庸马首是瞻。

    忠心耿耿。

    相国府。

    章寻正坐在胡惟庸前面,低眉弯腰,神色恭敬。

    也就是章寻这一副模样,让胡惟庸十分满意。

    无论章寻爬到多高,对他始终尊敬有加,这自然让他高兴,有着极大的满足感。

    而宋宏则是恰恰相反。

    行事愈发的肆无忌惮。

    虽然对胡惟庸尊敬有加,但是却不知收敛,惹得许多大臣不快,让胡惟庸愈加的疏远。

    如今这相国府内。

    胡惟庸最信任的人便是章寻。

    事事必与章寻商量,或是试探或是考校。

    而章寻也总是能给出他最佳的解决办法。

    这让胡惟庸更加的离不开章寻。

    “章寻啊,如今皇上离开京城已经有一个月了。”

    “朝堂上下政令通达,全国各地四海清平,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啊!”

    胡惟庸看着章寻,笑意愈发浓重。

    “相国,这些都是属下应该做的,相国代天监国,这才是劳苦功高啊。”

    “待皇上回京后,大人一来可不必日夜操劳,二来立了大功,皇上必定会嘉奖相国。”

    章寻朝着胡惟庸拱手,语气恭敬,眼神却是有些变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