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148章 借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说在还没得到主公袁术授权的时候,杨岐就清点了本部及游种共两六千八百余人,外加河内平皋的裴元绍、周仓一部约三千四百人(军制改革后的人数),共计一万一千余人,开拔前去支援魏郡的黑山军了。

    此外,他只留方悦和不久前投诚的青州黄巾余部枣射等人戍守河南,将他目前麾下唯一有骑兵部队的嵇霸以及自温侯吕布那儿借来的张、高、成、曹四员将领全部带上,可谓是出动了全明星阵容——对他而言的全明星阵容。

    这架势,势要和狗王袁绍争个高下了。

    不过刚刚出兵,他们就面临了第一个难题:走哪条路?

    是的,走哪条路去魏郡支援黑山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他们经由并州的上党、太原,通过太行山绕过去,行程就会变得很长,万一运气不好,袁大头都已经把黑山军收拾了他们才赶到战场,不是太尴尬了点吗?

    而更近的路,则是通过河内……河内有咱们的老朋友,张杨。

    之前侵入并州的时候,张杨的部将缪尚、杨丑,还有高考一家都被斩杀,张杨军损失两万余人,杨岐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张太守的最大仇人,然而杨岐却毅然决定:“就取道河内!”

    “就从河内走?”刚刚在平皋城下迎接大军会师的裴元绍听到了杨岐的这一决定,不免大为惊讶,他劝说杨岐道:“我们在河内郡也只有平皋一城,整天戒备着张杨。上次咱们让他在并州吃了那么大的亏,跟他借道,不怕半路上被他给做掉吗?”

    杨岐摆摆手,呵呵笑道:“不怕不怕,而且就算因为上次他吃了咱们的亏,咱们才能跟他借道。”

    杨岐之所以敢极其有信心地说出这番话,就是因为他很了解张杨。

    尽管从来没有见过,但古人对张杨的评价,那可是很直白的。

    王粲: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

    陈寿:张杨授首於臣下,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

    常璩: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郝经:张杨有奉迎之功,据河山之郡而无雄才,卒堕匹夫之手,智不足称也。杨虽有功,承实不智,遂敢首祸。

    上面都是文言文,也许有的读者不太明白,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张杨这个人是个软蛋、怂包,连手下人造反都不敢骂一句,而且喜欢骑墙,左右逢源,加上他本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脑子也一般,因此只能当块背景板。

    张杨在并州吃了那么大的亏,也算是见识了袁二的厉害,至于他地盘的另一头,就是更厉害的袁大……真是个不幸的人。被夹在两强中间的张杨,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肯定是要两头讨好,既然是讨好,那就得拿出诚意来,而杨岐想跟他索要的诚意,叫军事通行权。

    不论是古今中外、现实游戏,军事通行权的意义大抵相当,就是一方允许另一方在自己的领地内行动,如果未经授权就进入他人领地,少则降低外交友好,多则可能直接宣战。

    尽管张杨是个软蛋,但你也不能太欺负人,更何况杨岐军在外也代表了袁术的脸面,要求个军事通行权,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杨岐并没有告诉部属,他向张杨索要军事通行权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假道伐虢”。

    去是为了支援黑山军,回的话嘛……当然就是让张杨这个怂包软蛋滚回老家了。

    什么,有点缺德?

    拜托,天下的土地和财富就放在那儿,有能者自可取之,道德只是道德是弱者用来束缚强者的工具而已。为什么这么说?不妨讲讲一个实验吧:

    有这么一个实验,讲的是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挂一串香蕉,要是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扁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它一顿。

    “弱者”为了避免“强者”有损于其利益而做出了道德的约束。从进化心理学看,这种道德的约束令个体更加趋附于集体,通过集体合作提高生存的几率。

    而人类的道德,大抵亦是如此。

    但是真正的强者是不屑于去遵循所谓的道德的,凡是敢于打破固有道德的人,都有很大的概率成为非凡的人杰——当然也可能成为被围殴致死的倒霉鬼。

    太平时这么干的人成为后者的几率更大一些,然而现在是汉末乱世,因此杨岐毫不介意做一个敢于抛弃道德的人,他即刻修书一封,命另一名随从鹿含去河内郡的治所怀县找张杨,请(索)求(要)军事通行权。

    数日后,鹿含便带着好消息前来汇报。

    果如杨岐所料,张杨畏惧实力强大的袁术,同意了关于军通的请求,甚至还命人在沿途设立补给站,给杨岐军准备了一些食物和水,任由他们享用,只求他们不要沿路劫掠。

    想不到这一则信息倒提醒了底层人民出身裴元绍和周仓,他们告诉杨岐:“将军,今年的麦子差不多该熟了。”

    河内郡也属河北,河北一带通常栽种冬小麦,一般是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正常情况下是一年一季。

    现在是193年5月中下旬,如无意外,麦子是该成熟了。

    难怪张杨才特地说明,他为杨岐的部队沿路设立了补给点,希望他们不要劫掠。

    如果换一般人,听到这些内容,估计嘴都要笑歪了。希望我们不要劫掠?哈哈,不劫掠对得起我自己吗?

    然而杨岐还是喜欢从长远考虑,他当即下达了一道严格的军令:行军途中,任何人不得盗割麦子,任何为祸乡间的行为,一旦查处,立斩不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