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149章 割发代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得知眼下已经到了冬小麦成熟的季节,考虑到手底下一万多人,如果放任不管肯定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要知道,他此次借道,暗藏“假道伐虢”的心思,将来河内郡都是自己的地盘,怎么能纵兵劫掠呢?

    因此杨岐当即下达了一道严格的军令:行军途中,任何人不得盗割老乡的麦子,任何为祸乡间的行为,一旦查处,立斩不赦!

    此外,他甚至还额外下令:不但不允许部曲为祸乡间,甚至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也一律处斩!

    等命令下达,河内百姓闻讯,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

    杨岐等三部兵马经过麦田,将士们个个都小心谨慎,步行以手扶麦,互相扶持而过,生怕踏倒一棵麦苗。

    杨岐见状,心中十分高兴。

    不料正在高兴之时,一只受惊的斑鸠从麦中飞出,扑撞在他的坐骑身上,战马受惊,蹭地窜入麦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这他妈的不是尴尬了吗。

    部属们看见此情此景,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只有裴元绍胆子大些,远远地叫他:“杨兄弟,没摔着吧?”

    “没有、没有。”杨岐伏在马背上慢慢走了出来,回头看了眼被踩坏的农田,心说:我自己下的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一律处斩”,结果手下将校没有犯事的,我自己倒先——

    这可如何是好啊?

    不光是他的部属,周围有收麦子的百姓也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的不怕殡大的态度,双手抱怀,注视着这位狼狈的讨寇将军。

    莫慌莫慌,一定有办法的。

    杨岐暗暗对自己说道。

    忽然他一个闪念:有了!

    杨岐立即唤来行军主簿,主簿问他:“上将军唤属下,所为何事?”

    杨岐道:“我命你将我斩首示众。”

    “啊?”主簿吓得腿都发软了。

    “难道不应该吗?”杨岐肃然说道:“我之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一律处斩’。而我明犯此令,岂不是应当处斩?”

    “诶哟,不可呀!”主簿说道:“上将军岂可议罪?”

    杨岐只说:“我自制法,我自犯之,何以服众?”当即拔出泰山宝环,就要自刎。

    旁边部属连忙抢下宝环,制住杨岐。

    同时随军将领张辽说道:“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上将军总领大军,岂可自戕?”

    杨岐沉吟良久,才说:“既然《春秋》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那姑且免去我的死罪,不过——”他又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说着便用宝环剑割去自己的发髻,掷在地上道:“割发权代首。”

    而后又命人以发传示三军说:“上将军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后人有诗论之曰:“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剑割发权为首,方见杨四诈术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杨岐率军赶奔魏郡,支援黑山军的时候,黑山军自己也在忙着集结各山头的兵力,要与袁绍好好干一仗。

    而黑山军的首领,自然是咱们英雄无比、轻功盖世的绿林豪杰张燕了。

    其实张燕原本不叫张燕,原名叫褚燕。黄巾起义爆发时,褚燕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部众已经达到一万多人。次年,当时博陵(今河北蠡县)人张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兵一处。

    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今河北宁晋县),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张牛角死后,众人一起拥戴褚燕为首领,于是褚燕改姓张,唤作张燕。

    张燕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

    他轻功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知道黄河吗?黄河比较宽的地方就可以达到十里了,咱们的黑山军领袖张燕,涉水登山如履平地,就十里宽的黄河,迈开步子,“腾腾”就过去了。

    什么,不可能?

    告诉你,绝对可能——

    冬天,冻上了。

    其实摔一跟头一出溜也能过去。

    反正就是说,张燕不光统军能力强,他的个人战斗素养也很优秀,不然怎么能服众呢?

    再说回张燕的发家史。

    张燕改名后,他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几年内,张燕的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

    当然了,按照起义军的特色,近百万人并不全是战斗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家眷、仆役甚至是凑热闹的,真正有战斗力的在十分之一左右,但也不少了。

    张燕势大,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问题来了,造反是为了什么?

    一、取代之前的王朝,自己当皇帝;

    二、在能力不足以当皇帝时,可以退而其次,主动申请接受招安。

    没错,张燕的行为给了后世从事造反事业的人一个很好的模板,接受招安的模板。

    本来是参加黄巾起义,造朝廷的反,搞了半天,最后居然当了朝廷的中郎将,有地盘有兵权,还有法理的支持,不缺钱不缺粮不缺女人(张燕还有个儿子张方,肯定是有老婆的人),简直完美!

    不过张燕的事业巅峰也就到此为止了,自这以后就开走下坡路了。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都于长安,天下纷纷起兵讨伐,张燕于是带着他的部队与各路诸侯结盟。次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帮助公孙瓒,最终被袁绍击败,张燕的手下部众稍稍散去了一些。

    到了今年,因为投靠了袁术,作为袁二的附庸,黑山军与袁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冲突加剧,这才有了于毒等人串通不服袁绍的魏郡郡兵攻陷邺城一事。

    此时的张燕,正领主力五万,屯兵赵郡邯郸,静等大军集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