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杨岐就没那么好心情了。尽管河南军的损失只有不到六百,其中阵亡二百五十人,重伤二百,轻伤一百八十,但六百的伤亡对于总数只有一万四千人的守军来说,也是挺肉疼的。
本来,倚仗洛阳星堡之坚,配上霹雳炮之利,应当打得十分顺畅,伤亡比理应控制在一比十才对,可为什么今日一战,伤亡却如此巨大呢?
在晚间会议上,众将及谋士探讨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杨岐。
没错,如果杨岐当年不送给袁术几千枚震天雷,把他挽留在南阳,二袁早就拿着这玩意祸害江淮一带的军阀了。
现在袁军已经探索到了“弹弓掩护,步兵登城”的行之有效的战术,如果不想法子加以应对,恐怕明日的伤亡还要更大。
“你们想想,有什么法子?”杨岐往椅背上一靠,问众人。如今他作为高级领导,主要负责考量战略,至于战术层面的事情,就理当交由下属去考虑了。
稍后,游种发言道:“主公,既然袁军是以震天雷为掩护,帮助他们的步卒登城。那么若想反制,就应当从他们的第一步开始反制。”
“说。”
“主公,是这样的,”游种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袁军用弹弓把震天雷弹射到我方城墙上,那么属下在想,能否让他们的震天雷弹射不到我方城墙呢?”
其余将领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你光重复有什么意义?”
游种不以为意,微微一笑,才继续道:“末将的意思,是让他们的震天雷,在自己的阵地上爆炸。”
杨岐一听:“有意思,仔细讲讲。”
游种道:“我方用火器对袁军造成巨大杀伤,而袁军也用我之火器对我军造成麻烦。袁军又身披重甲,我军弓弩无法对他们造成有效杀伤。那么想要反制他们,还是要以火器制火器。然而袁军大型弹弓的射程可达二百步,而我军普通的竹筒火铳和铜铳的射程只有不到五十步,轰天雷是一百二十步,霹雳炮装填时间太长。因此,必须要设计一种轻量型便携火器,来轰击弹弓手。”
大家都产生了兴趣:“什么轻量型便携火器?”
游种摊开一块布帛,将自己的构思描绘出来。
这是一种造型特别的火器,细细的杆,前端一根尖头纸筒,纸筒末端只有一根引线。
其他人都不明白,只有杨岐一看就懂了:
窜天猴!
窜天猴是利用火箭原理的一种鞭炮,火药燃烧后,在尾部喷出气流,主体向上飞,可以飞很高,一般飞行时带有响声。这种鞭炮属危险的品种,应注意安全。
而平射的话,这种鞭炮的射程通常可达一百三十步至三百三十步不等,主要取决于装药量;爆炸半径可达三十步——你看烟花大不大?
用窜天猴技术加点碎石块钢珠或铁砂刀片啥的打出去,还可以加点粪水造成感染,训练成本比弩兵还低,中近距离面杀伤效果也不差了。
说干就干,杨岐立刻命人去府库拿钱,送到火药作坊——当加班费。
他以三倍工资作为奖励,命令火药作坊的匠师依照游种的方案,连夜赶制窜天猴五千根,连同他自己也利用物品栏的炼制系统帮忙作业,熬了一宿,总算赶制出了三千六百根。
所以说,不要看不起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力和现代人相差并不大,他们很多时候只是缺少了一点技术上的帮助而已。从无到有,永远比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远方难得多。
也许有人觉得,窜天猴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杀伤力,顶多把人炸得一慌,烫破点皮而已,能有什么用?
把人炸得一慌就够了。
而且,切不要以为烟花爆竹就没有足够的杀伤力。不是有句戏词嘛,叫“只要当量大,泰山也?挤?薄V徊还??衷诨姑坏秸ㄉ降那榻凇
次日清晨,河南军陆续登上城墙,靠近几个角突碉楼的士兵都拿上窜天猴,严阵以待。
和昨天一样,袁军依然主攻西南、东南、东北三座角突碉楼,将几百架弹弓搬到城下,每组弹弓手旁边都有一摞震天雷。
每组弹弓手两两用力,将一架架弹弓拉开,第三个人点燃震天雷,准备把它弹上去。
然而,震天雷还未发射的时候,城墙上嗤嗤作响。
上千根窜天猴没有往天上窜,却以斜线冲地上飞来,发出哨子一般的尖锐声音,继而“啪啪”炸开。
精度低劣,威力叫人不忍直视,但确实有效果。
从没见过这种东西的袁军弹弓手受了惊吓,已经点燃的震天雷没有放到弹弓上,反而脱手,有些甚至滚到了旁边成摞的爆炸物上——
轰——
几百架弹弓被炸得飞起,一千五百名弹弓手或死或伤,无一幸免。
袁术见此情形,勃然大怒,猛捶车驾轼木,竟将头顶的青罗伞盖都跟震踏,把他淹没,不知所措——是把他罩住,狼狈不堪。
待左右将青罗伞盖扒拉到旁边,袁术满脸涨红,好似要有火气从耳朵里冒出来一样。他愤而下令:“攻城!攻城!给我攻城!全他娘的给我攻城!”
既然你非要全面强攻,那么我三十门霹雳炮只好再度发威。
杨岐见袁军几乎倾巢出动,大规模进攻,干脆下令全体炮兵自由射击,有多少弹药就揣多少弹药,狠狠轰他娘的。
城上城下,杀声震天,而比震天喊杀声还要震天的,就是三十门能喷出火舌与黑烟、吞噬生命的巨兽所发出的咆哮。
每隔几分时间,城墙上就会陆续响起恐怖的轰鸣。城下的袁军听见无不颤栗,因为他们知道,每当这种声音响起,就要有数百人丧命。
不过袁军将领也牢记着主公的嘱咐,要重点“照顾”河南军的炮兵。弓弩手不间断地朝城上抛射,不断有炮兵中箭,倒在炮台左右。每倒下一名炮兵,就会有人将尸体拖走,从战斗人员中抽取一个,填补进去。
杨岐很快意识到炮兵是敌人重点打击的对象,就随手拉了名步卒,让他通知军需官,叫军需官拿几百套铁甲来,专门给炮兵穿上,用于防御。
一段时间后,三百名炮兵都身披两层铁甲,不再害怕弓弩的投射打击。但如此一来,行动效率下降,霹雳炮的发射间隔也延长了。
在战场上,一分钟就能决定胜败,霹雳炮发射间隔从五分延长到了七分左右,这多出来的两分就给了袁军时间,让他们能够相对安全地由云梯爬上城头,与守军展开白刃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