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53章 大清留学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次次大战,前前后后,总共消灭了近万英军。

    消息传到了京城。

    举国震动。

    甚至在圆明园养病的道光皇帝,也强行拄着拐杖,来到乾清宫大殿,接受百官的祝贺。

    甚至在以前,逢年过节才吃一回肉的道光皇帝,难得的喝了几杯小酒。

    破天荒的赐御宴给群臣。

    群臣顿时满心欢喜的,还以为这个道光皇帝会大发善心。

    不说什么满汉全席,至少也会有鱼有肉吧。

    可谁知菜一端上来。

    文武百官纷纷傻了眼。

    竟然只是一碗红烧肉打卤面。

    这可是宫中赐宴呀。

    能不能别这么将就?

    能不能别这么抠门?

    要搁在以前,道光皇帝如此的节俭(抠门),倒也还说得过去。

    毕竟国库空虚嘛,国家拿不出钱,做皇帝的自然不敢大手大脚。

    百官们也能够理解,毕竟情有可原嘛。

    可如今在太子奕纬的运作之下,户部几乎来了个大换血。

    再也没有人敢从国库偷银子了。

    而且中关村科技园里的众多产业,也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国库账面上,一年比一年好过。

    可如今国库有钱了,为何道光皇帝还这般抠门?

    只是当着皇帝的面,众多文武百官压根不敢表露出来。

    反而要装作一副这玩意很好吃的样子,纷纷闭目大快朵颐,给人一种仿佛极其享受的感觉。

    如今国库,账面丰盈充裕。

    皇帝的内帑,更是钱多的花不完。

    按理说。

    道光皇帝倒也不至于,也没必要这么抠门。

    但很显然。

    如今征战在外的将士们立下如此功勋。

    道光皇帝依旧坚持己见,执拗的要如此赐宴。

    纯粹就是为了想,恶心一下这些文武百官。

    谁让这些个文武大臣,昔日合起伙来骗自己!

    如今看着,这些文武百官明明心里一阵厌恶,却要偏偏要脸上装出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道光皇帝便感觉刺激无比。

    心里一口恶气,仿佛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再看看坐在自己手边的太子。

    太子奕纬一脸嫌弃的样子,皱着眉头。

    手边一双筷子,反复的刨着,面碗里头的仅有几块肥肉。

    道光皇帝微微一扶额头,蹙眉问道:

    “太子……你吃不下吗?”

    突然被点名的太子奕纬,一阵恶寒。

    这道光皇帝还让不让人活了,只好随口的编了个理由:

    “回禀皇阿玛,儿臣忧心战事,实在是无法下咽。”

    扶了扶自己鼻梁上的老花镜,道光皇帝看着自己儿子,见他手边一双筷子,有些无语的翻动面碗里的肥肉。

    顿时便摆出一副老爸我才不相信的样子,满脸戏谑的看着他,:

    “如今英军,被我大清海军打的抱头鼠窜,你何虑之有?”

    太子奕纬摇了摇头,甚至是还有点忧心忡忡,明显异于旁人的喜气洋洋:

    “皇阿玛,据可靠消息,此番英军大举增兵,总兵力高达三万余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此次歼敌万人,可剩下的英军呢?

    那可是有着两万多人的战舰船队。

    一旦流窜各地。

    危害极大,由不得儿臣不重视啊!”

    ……

    道光皇帝一脸阴郁,虽说鸦片荼毒天下,早在乾隆雍正年间就已经流行了。

    但是却是在自己的手里把它根治了的。

    为此,道光心里头多少有些自傲。

    可眼下,自己的太子公然挑明,表示此番海战,未能竟全功。

    这或多或少让自己脸上有些挂不住。

    只不过当着百官的面,道光只好耐心的准备听取意见:

    “那么,依你之见,如之奈何?”

    总算是找到了借口,可以不吃这碗糟心的打卤面了。

    太子奕纬连忙把眼前的打卤面推到一边,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如今的英军已经逃窜,不知踪影。

    朝廷需得加强戒备,沿海各个港口,多多增设岗哨。

    并且对各个港口开放通商,一来可以增加国家税收,二来也可以通过商业船队和海关稽查人员,获取敌方势力动向。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人,加强对国际上的其他大小各国之间的联系。

    争取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站在道德高地,对英军的恶行予以严厉指责和抨击。

    还有一条,最近许多八旗子弟懒散成风。

    更有些人爱好习文,附庸风雅,全然忘了祖宗的练武组训。

    儿臣建议,索性将这些人送到国外各国留学。

    尤其是朝鲜,日本,英国,美国。

    一来可以获悉世界各国的动态和形势。

    二来也可以让这些八旗子弟,为国所用。

    让他们多增加一些见识,待这些人熟悉情况以后,还可以作为朝廷的外交人员使用。

    毕竟这些八旗子弟也知根知底,朝廷素来放心。

    通过这种种布局,如果一旦发现了英军的动向。

    便可以及时向朝廷汇报。”

    道光皇帝一边听取着太子的建议。

    非常麻利的三下五除二,把面前的打卤面给刨完,还不忘了用舌头将碗舔的干干净净。

    搁下碗筷,满脸赞许的便对太子说:

    “朕还是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有你心里头这么多老成谋?氲陌旆ā

    哎,让你奉旨监国这么长时间以来。

    你长大了……

    也变得更加稳重老辣了,可喜可贺啊!

    你这太子,让朕越来越欢喜了,啊?哈哈哈哈……

    你刚才所议之事,你自个儿全权操办就是,既然奉旨监国,就无需再请示圣旨。

    今后所遇诸事,也一并如此。

    让你监国,就是为了培养你治国之能。

    此时若是让你缚手缚脚,将来朕百年之后,你又如何能够,独立掌管这偌大帝国呀?”

    这番话吓得太子奕纬连忙跪在他脚边,满脸不舍:

    “皇阿玛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时候,万万不可说如此晦气的话!

    儿臣斗胆,恳请皇阿玛收回这番话。”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闻言,也立即哗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纷纷就像是死了爹妈一样的虔诚,恳请道光皇帝收回这种不吉利的话。

    要是没见百官如此惺惺作态。

    道光皇帝道不曾他想。

    一见到百官,如此言语,反而更加容易刺激到道光皇帝,想起那些以前被欺骗的历历往事。

    顿时便心烦的挥了挥手:

    “算了算了,你们也是一个个的瞎扯。

    什么万岁,什么万寿无疆……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又有几个能够活过百岁的?

    这种话也就骗骗小孩子,以及那种越活越糊涂的始皇帝汉武帝。

    朕可从来不信这些,算了算了,都散了吧!

    朕也乏了,你们跪安吧……啊!?”

    在百官惊愕的目光中,道光皇帝越说越气。

    甚至还有些微微咳嗽起来。

    只是在皇帝转身的瞬间。

    只见道光佝偻的背影之中,悄悄拿出了一张白手绢,放在嘴唇边挡住咳嗽。

    可拿到手心一看。

    竟然发现这张白手绢里,已经有了一丝丝触目惊心的血丝。

    ……

    上书房里。

    杜受田和龚守正刚刚给太子讲完课。

    军机大臣曹振镛便请求觐见。

    一进来,曹振庸简单行过礼后,便向他汇报了自己近来的工作。

    一是整个京城,已经实现了水泥路的全面覆盖。

    但许多地方大员,见识到了京城铺设水泥路后的便利和好处。

    也纷纷请求向朝廷建议,希望能够在全国各地推广。

    而各个绿营和边疆部队,在见识到方便面的丰富口感和便利性以后。

    也纷纷上奏,希望朝廷能够将方便面军粮化。

    户部之前的偷窃国库银锭官兵,也全部捉拿下狱。

    但追回的银锭,竟然一半都不到。

    说到这,曹振镛有些小心翼翼的抬起头,仔细观察太子奕纬的表情。

    生怕他会突然雷霆大怒。

    果不其然。

    听到了这件事,太子奕纬立即那锐利的眼神,难得的注视过来。

    不咸不淡的说道:

    “这些个官兵,既然敢偷盗国库的银锭,就得让他们全部吐出来。

    不能如数归还的,那就抄没家产来折算。

    如果这样都还还不上的,那就让他的儿子孙子,一代一代的还。

    直到还清为止。

    还不清的,那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取消例银发放,和考取功名,录用为官的资格。

    若有必要,对那些情节恶劣的,直接打入贱籍,对这种人,就不能客气。”

    这么严厉的处理手段,立刻吓得曹振庸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连忙点头称是。

    顿了顿。

    又接着说道:

    “按照太子爷您的建议,以及万岁爷的首肯,奴才已经把吏部一拆为二。

    分为吏部官职遴选,以及廉政督查。

    这个廉政督查,专职监督官员的贪腐和渎职行为。

    只是……专司负责廉政督查的官员,尚未确定。”

    太子点了点头,这可是个全新的部门。

    人员一旦没选好,将会关系着整个纪律督查的可行性。

    毕竟清朝中晚期,整个国家的吏治败坏,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从乾隆嘉庆时期,就已经渐渐展露端倪。

    既然如今自己奉旨监国。

    就不得不对官场的吏治,施以雷霆手段。

    一想到这,便慎重的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曹振镛,语重心长地叹了口气:

    “督查官员一事,必须得找到个铁面无私的官员来主持这项工作。

    才能确保廉政事务的彻底进行。

    你下去想一想,拟个名单出来。

    到时候孤和万岁爷好好商议一下,看看由谁来主持这个工作比较好。

    对了,关于挑选八旗子弟,前往世界各国留学的事情,你筹办的如何了?”

    一说到这个事情。

    军机大臣曹振镛,顿时便卡壳了。

    腆着一张脸,支支吾吾,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重重的搁下了手中的奏章,太子奕纬满脸不悦:

    “多大个事儿,能让你这么个百官之首,如此为难?”

    哭丧着脸,曹振镛也是一脸无奈,委屈着说道:

    “太子爷呀,不是奴才不肯尽心办差,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不必吞吞吐吐!”太子话语间斩钉截铁。

    揉了揉跪的有些发酸的膝盖,曹振镛顿时叫苦不迭:

    “太子爷您是知道的,奴才虽然为军机大臣之首。

    但说白了也是个汉人。

    这些个八旗子弟,能听得进奴才劝的,非常之少。

    更何况此番挑选八旗子弟前往各国留学。

    哪个国家不是远渡重洋,相隔万里?

    这些个八旗子弟在京城里吃好的,混好的。

    稍微书读的好的,朝廷里有的是美差等着他。

    这些个人,又何必万里迢迢跑到国外去呢?

    奴才动员失败,实在有辜负太子爷和万岁爷的嘱托。”

    原来如此。

    这倒也不怪曹振庸了。

    毕竟这些个八旗子弟的尿性。

    太子奕纬是再清楚不过了。

    一个个身上屁本事没有,反而纷纷白日做梦一般,盼着朝廷能够赐一份轻松的美差。

    偏偏清廷对八旗子弟的仕途之路,有格外的照顾。

    看来要指望这些人是没戏了。

    太子奕纬,长叹一口气,近乎打商量一般的口气:

    “既然如此,你去安排一下。

    关于挑选到各国的留学生,那就从民间的秀才,举人以及进士中挑选。

    不管汉人还是满人。

    只要愿意去国外留学的。

    期满四年后,在任官选官方面上,朝廷一律给予优待。

    但有一点你必须明白,挑选好名单之后。

    也务必让这些人记住,。

    他们是我大清的留学生。

    万事要以爱国为根基。

    要求他们,务必留意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尤其是枪械,电子的发展情况。

    以及各国官场和民间动态。

    有必要的话,条件允许的话,务必多加详细记录。

    并且择机寄回国内,以备国用。

    此番他们留学,虽说远渡重洋,相隔万里。

    但朝廷对于他们的生活开支,也一律优待。

    绝不短缺!

    你知道了吗?听明白了吗?”

    ……

    听得太子放宽了条件,曹振镛也这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汉人满人都考虑在内。

    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尤其是以汉人书生为最。

    民间多少的汉人书生,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若能够把这个好消息,往皇宫外一张贴。

    相信顿时便能够,应者如云。

    果不其然。

    第2日,京城光华门外。

    便贴满了,国家要向各国派遣留学生的通知。

    这些通告里头。

    把世界各国描绘的极其有趣,乍一听上去,令人十分向往。

    而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也是高的令人乍舌。

    竟然高达每年7000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清的一个普通县令,每年的俸禄也才50两左右。(官员们的养廉银,是俸禄的2030倍左右)

    折合成今天的消费水平来算,这已经是妥妥的,年薪二三十万了。

    更何况留学四五年后,回国后便有优先录用为官的待遇。

    这怎能让,众人不欣喜若狂呢?

    一时间,酒楼里,茶坊里众多书生议论纷纷。

    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要为国效力。(顺便赚点钱)

    鸿儒寺(外交部)的衙门大门,都差点被踩垮了门槛。

    此消息一出,不仅仅是天下汉人书生。

    就连一些满族的读书人,也纷纷砰砰心动。

    向朝廷请求留学的书生们,犹如过江之鲫,终日络绎不绝。

    而在此时,太子奕纬的书案上也收到了一封紧急的奏折。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收到了战败消息。

    对于大清的反制感到格外的愤怒。

    准备纠集法国,沙俄,日本,以及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

    准备多国组成联军围攻。

    这份意外的奏折,顿时让太子格外重视。

    心中暗想。

    那个圆明园之殇,难不成要提前来到了吗……?

    不!

    但要我还有一口气在。

    绝不能容许任何人,染指中原。

    绝不容许……!!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