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73章 自闭禅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见儿子没说话。

    道光皇帝心中苦涩不已,扔掉香烟,一脸苦涩的拉着儿子奕纬的手,诚恳的叹了口气:

    “你知道吗?从你玛法(爷爷)嘉庆皇帝开始,这个国家就不知怎么了?

    宫里头的大内侍卫,就一个个稀松拉垮,常年不习武艺,早已与寻常人无异。

    简直辜负了民间对他们的大内高手称呼。

    这些年来国库有些艰难,官员侍卫们的俸禄的确偶有拖欠。

    可这也不是他们出工不出力的理由。

    当初嘉庆皇帝宫门遇刺,这些个侍卫们。

    竟然一个个呆若木鸡,茫茫然不知该如何反应。

    直到驸马倒下,定亲王出手降服这个厨子。

    众侍卫这才反应过来。

    当初的嘉庆皇帝非常愤怒,更是亲手写了一首诗来讽骂这些个侍卫。

    内外朝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慢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得到了朕这一朝,更是连连出现了文庆联合朝臣欺骗政,穆彰阿更是胆大包天,煽动旗人来闹事,甚至还有户部盗银案,山贼买官案,更出现了洋人叩边一事,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此乃大清立国两百余年来,所前所未有的怪象。

    朕临朝多年,早已累了,乏了,倦了……

    而朝中官员,又有几人可信乎?

    朕这个阿玛,这个皇帝,是不是很失败呀?”

    说完自嘲的呵呵一笑。

    太子奕纬站在身边,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嘴巴微微张了张开,可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年老的帝王。

    只得悄然无声的给他,慢慢倒了一杯茶,慢慢递到他面前:

    “阿玛也不需太过伤心,眼下的大清,不也正在朝着好的一方面发展吗?

    只要你我父子齐心,竟然能够让大清实现再次伟大……

    到时候青史必定会重重的书上一笔,说不定呀……咱再来个道光中兴也未必可知。

    眼下的大清版图,已经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

    是大清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皇阿玛您要有信心嘛!”

    道光皇帝摇了摇头,呵呵一声苦笑:

    “都不重要了,朕早就倦了……

    中兴大清,这种伟大任务,怕是就要交给太子你了。

    上代人不管下代人的事。

    朕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让你又快又稳的坐上皇位。

    只要能顺利完成权力交接,想来这里也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了。

    朕虽然没有给大清留下一个好的家底,一个好的风气,一个强盛的国家。

    但是朕,给大清留下了一个好太子。

    朕也算不虚此生了……”

    这种直白的明言相告。

    顿时便让太子奕纬傻了眼。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到死都不可能放下手中权力。

    甚至基本上的帝王,都无法见到自己的太子登基那一刻。

    基本上的帝王,都是在自己彻底咽气凉凉以后。

    才准许储君登基称帝的。

    虽说千古以来,这权力交接出现了无数的变数。

    发生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变夺权事故。

    但这些个品尝了权力诱惑的帝王,无一不是照样紧紧握着手中权力。

    丝毫不肯松懈。

    更不会有任何的明示和暗示,非等到自己死了,才会留下一封遗诏。

    告诉百官由何人登基称帝。

    嘉庆皇帝更是荒唐,在热河行宫暴毙之时。

    不论是正大光明牌匾后,还是嘉庆皇帝的随身衣物中。

    都没有明确发现有任何遗诏。

    险些造成了道光皇帝无法顺利登基。

    而道光皇帝的两个弟弟,也顿时人心浮动,开始在宫里宫外上蹿下跳的。

    这要是一个运作不好,就极有可能发生新一轮的玄武门之变。

    所幸嘉庆皇帝的皇后倒也深明大义,在权衡再三之后,(尤其是听到道光皇帝那边有可能找到了遗诏之时)还是指定了道光皇帝来登基称帝。

    但这位皇后虽说承认道光皇帝称帝,同时也耍了个小心眼。

    在皇后懿旨之中,公然声称,大行皇帝未及明谕,所以才由?F宁称帝登基。

    也就是这么一句话。

    彻底让道光皇帝记恨上了,道光登基以后。

    执政一生之中,也没再给这位皇太后操劳过陵墓一事,他的儿子绵恺,也先被夺去王爵,所有职务一撸到底。

    更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头,三天两头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挑毛病。

    导致这位弟弟绵恺,一生恢复王爵无望,最后郁郁而终。

    ……

    但眼前的这个道光皇帝究竟是哪门子抽风了。

    竟然好端端的明确表示要扶自己上位。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太子奕纬不由瞬间就想起了,侍读杜受田的平日教诲。

    连忙跪在地上,假装哭着说道:

    “皇阿玛春秋鼎盛,儿子还想跟在您身边多学两年,请皇阿玛再也不要提及此言。

    皇阿玛的勤俭谦恭,执政经验,那是孩儿一辈子也学不会的。

    也请皇阿玛给儿子一个孝顺的机会,让儿子做一回孝子。

    方才所言,切勿再提……”

    眼见儿子态度如此坚决。

    道光皇帝欣慰的,抚摸着他的脑袋,笑着说道:

    “你这痴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朕能管得了一时,又哪管得了一世?

    这大清江山,早晚要交到你手里。

    朕现在也算是看清了。

    这么些年来,朕饱读的圣贤书,于治国一道,竟然无所助益。

    细细想来真是愧对先祖。

    唯有将这大清江山交到你的手里。

    朕才是最放心的,对大清也是最好的。

    你明早要召开朝会吧?

    不如就借着朝会,问一问群臣的反应!”

    皇帝说归说。

    但自己如何能当真?

    太子奕纬依旧跪在他脚边。

    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一边跪着,一边装模作样的抹着眼泪。

    摆出一副很舍不得皇阿玛的样子。

    也不知道扭扭捏捏啼哭了多久。

    竟然也等不到道光皇帝的回话。

    猛的抬起头来。

    太子奕纬却发现,道光皇帝不知何时已经离去。

    而自己却竟然没有发现。

    ……

    抱着极其复杂(激动)沉重的心情,太子奕纬就像是丢了魂儿一样的,漫无目的的在圆明园行走着。

    冷不丁的,便和一个端茶送水的宫女撞了个满怀。

    木盘和茶水洒的满地都是。

    那宫女吓了一跳,连忙跪在地上,称罪不已。

    奕纬定睛一看,却竟然是那个自己的启蒙女官。

    不由得有些乐了,调侃的说道:

    “这不是秀婷吗?,不是让你给本太子端茶送水吗,你这又是给谁送茶水去?

    莫非是换了主子了吗?

    打算改换门庭了?”

    那启蒙女官秀婷吓得连忙摇头跪在地上,赶忙辩解到:

    “太子爷恕罪,皇后和几位娘娘们,以及两位小公主,都在您书房外边徘徊。

    奴婢不敢怠慢,给她们端茶送水去呢!”

    太子奕纬郁闷的,翻了翻眼皮,一时间有些不知其所以然,满脸的诧异:

    “好端端的,他们跑到我书房旁边做什么?”

    启蒙女官秀婷顿了顿,小心翼翼说道:

    “之前书房不是被焚毁了吗?

    如今新建起来的这座书房,全玻璃结构,倒也美轮美奂,而且耗费甚小。(明朝就有玻璃了,称为琉璃)

    这玻璃书房外头,又按照您的要求。

    打造了一座熊猫园子,栽满了小竹子,并且特地从四川蜀地,送了几只大熊猫入京。

    这些个大熊猫,软萌萌哒,怪可爱的。

    一时间……

    圆明园里的几位娘娘和皇后以及公主们,都喜爱的不得了。

    每日给太后娘娘请完安以后,都会前来观摩一二。

    我们这些在书房周边伺候的奴才,自然也开始忙碌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太子奕纬点了点头,当初听到了,随左宗棠出征的成都副将上奏。

    自己便起了,将四川大熊猫护送入京的打算。

    也算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国宝之梦。

    每日看着这些又蠢又萌的大熊猫。

    心情都能够好许多。

    回到玻璃书房。

    远远的便能够看到一群嫔妃公主们,在那里惊喜的抚摸着大熊猫。

    两个小公主,更是肆无忌惮的冲进了熊猫园子。

    和那几只熊猫扭打在一起,一时间谁也分不清胜负。

    周边围观的一群嫔妃们,顿时便被这和谐而又萌蠢的一幕,给逗得哈哈大笑。

    眼见太子爷走来。

    众多嫔妃连忙上前行礼。

    太子奕纬没心没肺的笑了笑,走到了皇后面前,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

    “皇额娘,这些时间以来,身子看来恢复的不错。

    真是可喜可贺呀。”

    孝慎皇后也是抿嘴一笑,眯着眼,点头说道:

    “太子有心了,当初多亏太子出手。

    否则哀家这条性命,怕是就得去见列祖列宗去了.。

    这是个巴蜀征调进京的大熊猫,倒也萌蠢可爱,颇受宫人喜欢。

    现在啊,圆明园里的这些个娘娘们。

    每日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给太后请安以后。

    便来这里溜达溜达,顺便瞧一瞧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

    想来,没少给太子爷添麻烦吧?

    但愿没叨扰了太子爷安静才好……”

    无所谓的耸了耸肩膀,太子奕纬爽朗一笑:

    “皇额娘言重了,儿臣非但不觉得吵闹。

    反而觉得人多热闹。

    宫廷之中,倒也少了些许冷清的味道。

    如此一来,这才像个家嘛。”

    说完有些笑嘻嘻的,看着道光皇帝的诸多嫔妃,一脸和蔼说道:

    “诸位娘娘,您们愿意来书房周边逛一逛。

    倒也是奕纬的福气。

    就怕我这里书房茶水简陋,会怠慢了诸位娘娘,还有两位公主妹妹。”

    一旁的静妃掩嘴笑道:“太子爷说笑了,只要您觉得不吵闹便好。

    太子爷生性醇厚,待人谦和。

    以后要是得继大统,宫里的人也是有福气的。”

    眼见静妃这么口无遮拦,孝慎皇后连忙咳嗽不已。

    道光皇帝现在还没死呢,你好端端的说什么得继大统。

    这不找晦气吗?

    果不其然,静妃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失误之处,连忙轻轻掌嘴,自怨自艾说道:

    “哎呦喂,你看我这张嘴,真是不会说话!

    太子爷莫怪哈……”

    ……

    呵呵一笑,太子爷便大跨步的进了玻璃书房。

    迫不及待的一屁股坐下。

    张嘴便朝着自己的侍读杜受田说道:

    “杜先生,就在刚刚不久。

    万岁爷突然对我说一些奇怪的话。

    说什么,希望能够禅位于我,希望我好好干。

    您说,这里头,是不是藏着些许什么古怪?”

    轻轻吹了吹手中的那一盏茶气,杜受田呵呵一笑,有些打趣的看了看眼前的太子:

    “哈哈哈哈,太子爷终究还是有些年轻啊。

    不过,咱还是按之前说好的。

    万岁爷怎么做怎么让,都可以……

    但你身为人子,万万不可以轻受!

    要知道,古往今来,君权天授!

    几千年来,有多少个太子,可这其中又有多少个太子能够熬到顺利继位呢?

    只能说少之又少。

    不管万岁爷怎么谦让,太子爷只管推脱便是。

    这个既有方针,万万不可动摇。

    远的就不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

    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也始于兄弟玄武门之变。

    赵简子的太子之位,也被赵襄子赵无恤给夺了去。

    秦始皇的扶苏,唐明皇的太子李亨……

    等等等等,这里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这是前人多少血泪的教训和经验。

    太子爷万万必须牢记在心啊。

    眼下太子爷根基甚稳,威望甚隆!

    而且手中还握着监国理政的大权,禁军和侍卫,也掌握了少许。

    并且配备了新式步枪,且经过严格训练的禁军和侍卫,远不是寻常的禁军和侍卫所可以相提并论的。

    换句话说,就算是太子爷身处政变之中。

    也会有绝对的实力足以自保。

    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子爷只管稳坐钓鱼台便可。

    更别说万岁爷膝下,只有太子爷这么一根独苗而已。

    完全不用着急嘛。

    万岁爷所说的禅位,只不过是一个名头而已。

    些许虚名,大可不必在乎。

    更何况如今太子爷手中握着的权柄,完全就不逊于皇帝。

    根本不用搞什么禅位称帝的把戏。

    君不见,乾隆爷的太子,嘉庆皇帝前四年里,又可曾好受过?

    索性还不如,暂时以太子居之。

    静待时机即可。”

    太子点了点头,杜受田说的没错,这种事情还真急不来。

    天晓得,道光皇帝心里头打的什么算盘。

    小心驶得万年船,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

    千古以来,没能顺利继位的太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自己可不想也加入这个名单。

    第2日的大朝会很快来临。

    就在文武百官们叩拜完毕,太子奕纬正准备让人呈本上奏的时候。

    忽然大殿后头传来了一声高呼:

    “皇上驾到!”

    这一声呼喊,顿时便让群臣诧异不已。

    纷纷扭头向龙椅侧边望去。

    只见道光皇帝一身盛装。

    面色有些憔悴的走来,可有些诡异的事。

    身后的一个太监,竟然手里也捧着一套龙袍。

    弯着腰,毕恭毕敬的跟随在道光皇帝身后。

    太子奕纬也连忙学着朝臣们跪在地上。

    山呼万岁不已。

    道光喜笑颜开的小跑过去,一脸和蔼的扶起自己的太子。

    欣喜的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到齐了吧?

    趁着今天这个好日子,朕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自乾隆以来,卖官鬻爵现象,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自嘉庆以来,禁军和侍卫,皆懒散浮夸不已。

    举国鸦片横行,英军更是趁机准备扣开国门。

    大清国库空虚,堪称捉襟见肘。

    国家乱象种种,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朕登基十余年,自感于资质愚鲁,多年来一事无成。

    每夜安寝之前,皆愧于祖宗托付。

    所幸,朕有麒麟子奕纬,胸有韬略,身负奇谋,老成稳重,可托大事……

    监国这一年来。

    诸位臣工也是有目共睹。

    所以,朕思虑再三,准备禅位于太子奕纬,相信大清在他的带领下,定然能够走向中兴强盛。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

    别说是文武百官,就连太子奕纬,也是张大嘴巴,连连吃惊不已。

    满脸不敢相信的望着,坐在龙椅上的道光皇帝。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