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75章 这个皇位来的有些蹊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耷拉着脑袋昏睡在地面上的太子奕纬。

    就这么像木偶一般,被众多太监搀扶着坐在龙椅上。

    麻利地套好龙袍,带上皇帝的礼帽,十几颗东海明珠,就像是糖葫芦串一般,在帽子上一晃一晃的。

    两个太监一左一右,就这么搀扶着昏睡的太子。

    啊,不……

    是新君。

    接受着朝臣们的三跪九拜。

    太子奕纬可以装昏。

    可朝臣们却不能装糊涂。

    虽说禅位了。

    可这禅位两个字,里头却是大有名堂。

    军机大臣曹振镛率先为皇帝和太上皇道光操心了起来。

    虽说眼前的道光皇帝有些任性,这种变天的大事都没和众多朝臣商量。

    可作为首席的军机大臣,曹曹振镛却不得不替他操心起一些旁枝末节的细节问题。

    顿时摆出了一副一脸为主分忧的模样:

    “太上皇虽说已经禅位给太子殿下,可奴才以为。

    有些事情还是要分清楚的。

    自古以来,禅位一事,皆有例可循。奴才以为,可以效仿乾隆爷禅位于嘉庆皇帝一事。

    陛下禅位自称太上皇,仍然以朕自称。

    皇帝自称为孤,总揽朝局,不过,大小事务还需得经过太上皇首肯,方能生效。

    朝中人员简拔,兵权调动,一律悉听太上皇调遣。

    当新君与太上皇诏命冲突之时,一切以太上皇诏命为准。

    如此安排。

    陛下以为如何?”

    军机大臣曹振镛带了头,剩下的朝臣们纷纷开始附和进言。

    一副我只是为君分忧的样子。

    站在龙椅旁边的道光皇帝,看着有些皱眉的郁闷说道:

    “罢了罢了,古往今来禅位之君,都喜欢搞这些名堂。

    可如此一来,新君的治国权柄,与监国太子何异?

    朕可不想做宋高宗和乾隆爷,虽有禅位美名,却依然让新君忧郁一生。

    如此行事和安排,断然不是朕本意。

    这种话,诸位卿家,莫要再提。

    朕既然已经禅位,国家大事,自然再无干涉。

    若是让新君束手缚脚,又如何能治理的好大清?

    又如何能让这个腐朽的国度,重新焕发生机呢?

    如今的大清,乱象种种,

    甚至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此乃亡国之兆也。

    非重症猛药,而不可得治。

    朕自问资质愚鲁,并非治国良才。

    今有太子奕纬,贤明孝悌,足智多谋,向来深得朕心。

    若以江山大位相托,定可以力挽乾坤,一扫大清颓势。

    诸位臣工,如此拥戴君父,这一切,朕都记在心里。

    可国家之事,总是要传承给后代的。

    若是诸位臣工,眼里还真的有朕。

    那么,就请诸位服侍新君,如同待朕那般赤诚勤恳,鼎力相助。

    这样一来,诸卿自然也就成了两朝老臣了。

    如此,岂不美哉?”

    说完双手一摊。

    一脸笑盈盈的看向了文武百官。

    军机大臣曹振镛有些痛苦的闭上双眼。

    道光皇帝说的倒也没错。

    这么多大臣恳请道光皇帝改变主意,其实还真有着,眼前太子不好伺候的因素在里头。

    这父子二人。

    性格和办事态度可谓是截然不同。

    道光皇帝看似精明霸道,实则特别好忽悠。

    知识盲点简直一堆一堆的。

    而且做事向来优柔寡断,甚至已经实施了的事情都会经常反悔。(历史上的鸦片战争也就输在了道光皇帝,反复犹豫摇摆之中)

    相对于官场风气。

    道光皇帝也显然缺乏壮士断腕的整治手腕和莫大勇气。

    只能眼睁睁的放任晚清种种乱象,肆意横生。

    再看看这个太子。

    脾气看似有些谦和,说话语气平易近人。

    实则内心精明无比。

    先不说他的生财之道简直堪称一流。

    那赚钱的法子简直是让人想都没想过。

    而另一方面。

    朝局诸多事务,再复杂的事情他也能想出一些狠辣手腕去收拾。

    并且一旦瞄准了一件事情。

    天大的阻碍和困难。

    在他看来也是不值一提,总能在身上散发出莫大的决心和勇气。

    以雷霆万钧之势,破除眼前所有的阻扰。

    这份狠辣和决绝。

    那是道光皇帝身上怎么也看不到的。

    而这样的一位新主子。

    哪个官员也会感到很头疼。

    当然有一类官员,会很用在这样的帝王。

    比如说左宗棠,林则徐等一些实干派。

    这种人就特别希望看到这种足智多谋,积极进取的帝王。

    可这些实干派的人一旦受到重用。

    自己这些向来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老臣。

    那岂不是有退居二线的危险?

    还没等曹振镛想通透。

    只听的道光皇帝草草的结束了登基大典。

    让太监们背着“昏”过去的新任皇帝奕纬,移驾到了圆明园休养。

    并且诏令百官。

    在奕纬的圆明园玻璃书房外候着。

    从紫禁城到圆明园。

    路程倒也不近。

    趁着这个空挡。

    大臣们一个个赶忙让身边的小厮们回府。

    一定要在自己赶到圆明园给新皇帝请安之时。

    能给这位新皇帝顺便递上一份厚礼。

    一时间挖空心思准备礼物的官员,不知凡几。

    准备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

    什么东海珍珠。

    玛瑙珊瑚,玉器珍玩。

    目不暇接。

    甚至一个个还在新君奕纬的玻璃书房门外,开始交流起收藏心得。

    以及待会要见到这位新君,该说些什么样的漂亮话为妥?

    站在百官最前列的军机大臣曹振镛。

    有些心怯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若说百官之中最为担忧的人,莫过于他了。

    前一阵子军机大臣穆彰阿倒下了。

    不但本人下了大狱,连府邸和家产也被查抄,但相对于全家性命没有受到波及而言,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眼下。

    自己的曹家也没好过。

    自己那个倒霉儿子,之前也多多少少倒腾过一些鸦片。

    所幸做的比较隐秘,一直也没有东窗事发。

    可不知为何?

    这个秘密竟然不知不觉中,竟然被三河县县令郭大根给撞破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山贼出身的郭大根。

    也不愧是个狠角色。

    逮着这一条,就一直明里暗里勒索着自己的这个不成器儿子。

    而自己身为首席军机大臣。

    早就勒令这个傻儿子,出钱找人把这个山贼给做了。

    但自己的这个不成器儿子。

    或许私下里卖大烟,倒是也有那个胆子。

    但让他去买凶杀人,这怎么也不敢动手。

    事情一拖再拖。

    可谁曾想到如今,这伙山贼竟然就这么锒铛入狱了。

    而且偏偏还是撞在了皇帝父子二人手上。

    这么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虽说刑部的诸多官员,因为自己的关系强行压着。

    可毕竟纸包不住火。

    作为亲身经历此事的道光皇帝,以及新君奕纬。

    断然不能容许这件事情无疾而终,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旦深究。

    以奕纬的性格,断然容不下自己。

    尤其是自己这种奉行中庸之道20多年的老好人。

    在奕纬的玻璃书房外。

    曹振镛有些焦急的在草坪上来回踱步。

    手中捧着一个玉如意。

    玉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摸起来手感光滑,很像在摸绸缎。看起来晶莹剔透,有光泽。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当然有个作用就是搔痒。

    但自己这个玉如意,显然并非凡品。

    归根溯源的话。

    这可是当初和?为了保命,特地进献给,已经接受单位的嘉庆皇帝。

    宫里头的玉如意虽多。

    但材料和做工如此特殊的。

    并且背后暗藏着这么一个故事的。

    却极是少见。

    有着这么一个渊源在。

    相信这个象征吉祥的玉如意。

    递到了新君奕纬面前。

    只要这新皇帝奕纬不是傻子,都能够猜到自己背后暗含的含义。

    自己都如此示好了,只要新君奕纬不打算对自己穷追猛打。

    在自己递上玉如意的那一刻。

    便见分晓。

    焦急的望着玻璃书房的门。

    军机大臣曹振镛,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多年信奉中庸,沉稳之道的他。

    还是难得的像今天这般分寸大乱。

    新老皇帝,皇位交接。

    自古以来便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时刻。

    自己家族的荣辱,曹氏的兴衰。

    便在此一举了。

    忽然玻璃书房的玻璃门缓缓打开。

    走出了个太监小麻子。

    精神抖擞的看了看,恭恭敬敬候着的文武百官。

    高声唱道:

    “太上皇有令,新君已然苏醒。

    着百官入书房觐见。”

    领着文武百官的曹振镛。

    心情复杂的跨进了这座玻璃书房。

    书房不大。

    有资格跨进书房的,不过二三十位朝廷重臣而已。

    余者只能在外头,静静的候着。

    竖起耳朵听着里头的动静。

    刚一进书房门。

    曹振镛便一脸担忧的哽咽说道:

    “奴才们见新君,在大殿之上晕倒。

    不由心急如焚,一众文武,也纷纷的翘首以盼。

    盼望着万岁爷能够早日苏醒,主持国家大事。

    奴才特地准备了一个玉如意。

    祝万岁爷事事如意,龙体安康。

    还请万岁爷笑纳……”

    躺在床边的新皇帝奕纬,“有气无力”的看着眼前的这个曹振镛。

    这才多久工夫啊?

    就有人称自己为万岁爷了。

    这变化一下子太快,自己竟然有些适应不过来。

    尴尬的颔首点了点头。

    示意让身边的太监小麻子收下玉如意。

    仿佛就像是收了个很普通的礼物一般。

    其余大臣的礼物也一定照单全收。

    丝毫不带犹豫的。

    收完礼物,笑着看着众多文武。

    新皇帝奕纬呵呵一笑:

    “诸位臣工有心了,看到你们如此忠君爱国。

    朕这心里头啊,简直暖洋洋的。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希望诸位能够像侍奉太上皇那般,与朕同舟共济,共治天下。

    如此,朕余愿足矣。

    相信千百年后,我们君臣,竟然也能够成为一段佳话,传唱千古。

    不知诸位臣工,可愿为否?”

    一听得新皇帝如此诚恳。

    书房里的众多重臣,一个个感激涕零的跪在地上,装模作样的抹了抹眼泪,一副哭的稀里哗啦的感动模样。

    甚至连回答的话仿佛都是提前编好的一般:

    “能为万岁爷效死,实在是臣等三生之幸啊。

    至今往后,但凭万岁爷差遣。

    刀山火海,无有不从。”

    奕纬高兴的虚抬了抬手:

    “快快快,诸位爱卿,还请起来回话。

    小麻子,快,别愣着啊。

    快给诸位大臣看座。

    这些可都是国家的栋梁,可不能让他们跪坏了哟。”

    小半个屁股坐上了小板凳。

    众多大臣纷纷的的面面相觑。

    几句讨好的话,便能够让新君如此的高兴。

    真让人有种恍惚之感。

    这位新皇帝……

    看起来好像也不是那么特别难相处嘛!

    一时间连连谢恩不已。

    屁股还没坐稳呢。

    又听的太监在外头高声喊道:

    “太上皇驾到……”

    呼啦啦的一遍跪地声。

    道光皇帝急不可耐的冲进了书房,高兴的打量着儿子奕纬,欣慰的说道:

    “我儿无恙便好,无恙便好……

    刚刚在大殿之上,真是把阿玛给吓坏了。

    果然做皇帝的人,就是有上天护佑啊。

    这话一点都不假……”

    说完朝外头鼓了鼓手掌,

    书房玻璃门外头,立时便看到孝慎太后,怀中抱着个婴儿。

    一脸喜洋洋的领着,原先的太子妃乌梁海氏,以及良娣涂云。

    高兴的走进了书房。

    朝着道光行了一礼。

    眼见人都到齐了,道光接过孝慎太后手中的婴儿,一脸喜悦的说到:

    “新君既然已经正式继位。

    曹相啊,新军的登基大典,你要用心安排一下,和礼部的诸多大臣好好商量。

    会合钦天监管员,共同挑个黄道吉日。”

    曹振镛连忙称是。

    道光扭过头来看着奕纬,干瘦的手拍在他肩膀上说道:

    “你既然已经继位称帝,相应的配套,必须跟上。

    册封乌梁海氏为正宫皇后,涂云为云嫔,

    皇长子载誉,册封多罗贝勒。

    等他长到三岁时,着礼部挑选良师大儒,细加培养。”

    说完,摘下了自己腰间的一个精美玉佩。

    有些感慨良多的叹了口气:

    “这是当初乾隆爷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从腰间解下来系到我身上的。

    现如今,朕也将这玉佩,赏赐给这个可爱的小子。

    也不枉费我们祖孙一场。”

    站在一旁的新君奕纬,有些羡慕嫉妒恨的看着这个奶娃子。

    尴尬的笑了笑:

    “皇阿玛,载誉还小,实在当不得您如此厚爱。”

    谁知道光皇帝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朕爱护孙子,与你何干?”

    眼见奕纬吃鳖,低下头,默然不语。

    道光皇帝有些懊恼的,也发觉得自己刚刚的话有些过重。

    便关心的问着新皇帝奕纬:

    “你既然已经继位称帝,年号的事情。

    就必须提上议程。

    刚刚正召集了礼部的一些官员。

    给你拟定了几个年号,你看一看怎么样?

    其中有一个朕最满意。

    叫做……

    咸丰!

    你看如何?”

    啥?

    我的年号叫咸丰?

    刚刚坐上了皇位的奕纬不由一阵绝倒。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