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比血统?华夏谁没个牛掰祖宗 > 第101章 来时无果腹,走后留饱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

    “怎么会这样?”

    听见苏辰的话,朱元璋满脸惊色,眼神瞬间灰暗下去。

    “没想到华夏后世百姓,依然没能逃过饥饿之苦……”

    “千万百姓啊!”

    “就算是元朝无道,饿殍满地,也没有如此凄惨啊!”

    朱棣眉头紧皱,满脸不解。

    “既然如此,那你之前为何说后世能亩产十余石?”

    “难道真是诓骗我等不成?”

    苏辰摇摇头,说道。

    “诸位别急,请听晚辈说完。”

    “华夏后世虽然也有灾荒,但那已经是过去了!”

    “如今的华夏,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粮!”

    “但是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他,华夏今日之粮田,恐怕也如大明之时一样,亩产三石便是丰收!”

    “如果没有他,华夏十四亿后人,如今还在为果腹而发愁!”

    随着苏辰的话音落下,一片稻田,瞬间出现在半空之中。

    只是一眼,朱元璋等人就目瞪口呆,震惊满溢。

    稻田之中,微风荡漾。

    一株株稻禾,随风摆动。

    然而让朱元璋等人无比震惊的是。

    这田里的每一株稻禾,竟然都有一人多高!

    沉甸甸的稻穗聚集在一起,宛如伞盖,挡住了上方的骄阳。

    朱元璋愣愣的看着画面,整个人都神了。

    “这……这就是禾下乘凉?”

    “这些稻禾,怎么可能如此茁壮!”

    “那些稻穗,为什么如此之大!”

    朱元璋对于粮食的重视,远超历代帝王。

    就算身为九五之尊,也时时亲自下田耕种。

    在他看来,稻禾就是稻禾。

    就算田地肥沃,勤于打理,亩产也必定有个上限。

    如果之前苏辰说后世能亩产五六石,朱元璋还可以接受。

    但要说一亩地能产出十余石粮食,那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可是现在。

    看着半空中的画面,朱元璋之前的怀疑瞬间就被抛到了九天之外。

    他做梦也没想到。

    自己摸了一辈子庄稼,但如今却不敢确定。

    眼前这片农田里种的,就是再熟悉不过的稻禾!

    就在所有人都震惊至极之时,茂密的稻禾突然朝左右分开。

    一个满脸皱纹,皮肤黝黑,戴着草帽的老人,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这一刻。

    华夏大地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自发的站了起来。

    “袁老!”

    “之前苏辰说这话的时候,我就猜到了!”

    “没错!如今华夏人人有饭吃,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袁老!”

    “全球七十多亿人,现在不少地方都还闹着饥荒,咱们华夏占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是丰衣足食,这确实是袁老之功!”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常忆袁公!”

    “呜呜呜……袁老,我今天也有好好吃饭,您老人家在上面好好的,不用担心我们。”

    “……”

    画面之中,老人站在稻田边,轻声说道。

    “几十年前,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是亲眼见过的。”

    画面之外,响起一道声音。

    “那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发生?”

    老人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沉甸甸的稻穗,转头笑了起来。

    “不可能了,再也不可能了。”

    老人的目光,穿透屏幕,落在所有人身上。

    这一刻,不光是华夏人热泪盈眶,就连许多别国民众也肃然起敬。

    之前因为抢夺天界异宝而生出的怨恨。

    竟然因为老人的出现而淡化了不少。

    因为老人的成就,不仅仅养活了华夏,还造福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老人毕生的追求。

    他的遗产,造福的是全世界,造福的是整个人类!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

    “如果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把那么长,米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可以坐到稻穗下乘凉。”

    老人笑着笑着,身影却渐渐消失不见。

    一望无际的稻田,转眼变成了一座城市。

    看着突然出现的高楼大厦,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

    朱元璋等人目光一缩,有些无所适从。

    但是下一瞬。

    城中的车辆全都停了下来。

    无数人涌上街道,站在路旁。

    一辆灵车从远处缓缓驶来。

    所过之处,车辆尽皆鸣笛,道旁的人们痛哭流涕。

    那一日。

    满城戴丧,全国致哀!

    那一日。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只为送上一句“一路走好”!

    看着画面中万人相送的场景,朱元璋也大为动容。

    “历朝历代,能得此民心者,皆为圣贤矣!”

    “禾下乘凉,稻穗如帚!”

    “从此人人饱食,远逐饥荒!”

    “此人之功,堪比神农啊!”

    苏辰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陛下说的是……”

    “我华夏巍巍五千年,称霸天下者如过江之鲫。”

    “但济世安民者,却是寥寥无几。”

    “袁公一稻济世,饱食安民,此功青天可表,日月可鉴!”

    “在华夏的传统观念里,九十一岁的老人离世,绝对算是喜丧了。”

    “可袁公走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伤心难过,还有这么多人依依不舍?”

    “因为对于这位老人来说,长命百岁都嫌委屈!”

    “因为他多留一天,粮食的产量就会更高一点,世界上就会少一些人挨饿!”

    “他住着窄小的屋子,却拥有广袤的试验田!”

    “之前我告诉陛下,华夏后世亩产达到一千余斤。”

    “但陛下知不知道,这些试验田中的稻谷,亩产已经突破了两千一百斤!”

    “但是袁公还不甘心,他还想要两千两百斤!两千三百斤!”

    “许多功勋之人被称为国之重器,因为他们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支柱,撑起了华夏。”

    “但是在我们这些后辈眼里,袁公更像一个饭勺。”

    “我们不一定会时常惦记他,夸赞他,但当我们肚子饿时,一定离不开他。”

    “来时无果腹,走后留饱暖!”

    “他没有诸位祖先的霸气,更不像陛下开创了一朝天下!”

    “他就如同大明千千万万普通农夫一样,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庄稼地里,就连做的梦都是禾下乘凉。”

    “但是他的功劳,却是震古烁今!”

    “足以被所有华夏人所铭记!”

    “足以被全世界所铭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