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了八月十四,八旗能上台面的相关人物聚集崇政殿,黄台吉的灵前,确定皇位归属。
这可不是大明朝堂那种引经据典、子曰诗云、拐弯抹角,建奴们一言不合就是老拳相向,和黑社会争扛把子没啥区别。
至于范文程、洪承畴、宁完我这样的汉奸,连殿门都不许靠近,主子谈事,狗奴才死一边去。
豪格这人本身就有点二,办事不经原本就贫瘠的猪脑子,黄台吉没死的时候,他就犯过几次大错,几次被赶回家中,降成贝勒或郡王。
他对死鬼爹黄台吉有怨心这事,满清人尽皆知,他平时仗着“大阿哥”的身份,得罪的人也不少。
多尔衮把这些陈年老账翻出来,还真让人无法反驳,这尼玛也太二了,确实不是“人主”之像。
但是其他几旗坚决不让“多尔衮”上台,任他再忽悠、许诺的天花乱坠,也不答应。
关键时刻,黄台吉生前的亲信将领佩剑而前,以死拥立“太宗”亲子为帝,已经到了剑拔弩张,顷刻间就是一场残酷的内讧之战。
多尔衮看形势不对,盘盘家底,自己胜算不大,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万一成了呢?当年黄台吉不也是侥幸上台吗?
子曰:搏一搏,单车变,啊呸!黄土变黄金!
一招不行,那就换一招,多尔衮是有备而来,相关方案早就打好腹稿。
他的方案是立“太宗”第九子,不满六岁的福临为帝,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当众起誓待到福临成年之后即归政。
“权臣幼帝”的套路,伪清视若圭臬的《三国演义》上,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呸!啥也不是!
多尔衮确实有些手腕,当断则断,他非常清楚自己上不了位的原因。
反对者坚持推黄台吉嫡子上位,是不是豪格这个二货,并没达成一致。
好吧!以尔之矛攻尔之盾,推小福临上位,让反对者自己乱了阵脚。
这一个不算最好,但也不算最差的折衷方案,最终被诸王贝勒所接受。
多尔衮没能坐上大位,但也没吃亏,给自己挣了顶“摄政王”的帽子,济尔哈朗哪里有资格和他叽歪,就是充个样子。
为了消除其他人的疑虑和指责,心狠手辣的多尔衮,把支持自己上位的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当替罪羊扔了出去,当场诛杀!
总揽大权的多尔衮,今年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怎么也没想到堂堂天朝,居然会被一帮流寇夺了京城,连皇帝都弄死了。
这尼玛真叫人笑掉大牙,子曰:和尚摸得,凭啥我摸不得?
多尔衮在山海关外领着重兵,坐视平关宁军和大顺军拼个你死我活,精疲力竭。
当“平西伯”吴三桂跪服在他的马前,头皮剃的铮亮,一根编的歪歪斜斜的“金钱鼠尾”随着“砰砰”的响头跳跃。
多尔衮仰头长笑,他死鬼爹(野猪皮)、他死鬼八哥(黄台吉),倾尽一生,都不敢想像入主中原的机会。
此刻,大明如同熟透的果子,居然就这这么送到他面前,不拿人家还不答应,到哪儿说理去?哈哈哈哈!
……
五月初二上午,当鹏哥带着自己的小团队,乘坐大河船正在无定河上全速航行,直奔天津卫而去时。
“平西伯”吴三桂,已经领着带着前大明“最强”的关宁铁骑,抵达京郊。
遵照“摄政王”多尔衮的令旨,吴三桂没敢进京城,只安排了一个会办事的赞画,和一名亲信副将率三百兵,进城料理吴府后事。
是他不想进城吗?不是!因为他根本没这个胆子进城!
豫亲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八旗精锐、满蒙骑兵、汉军步骑兵,紧跟在后、虎视眈眈,一言不合就能把他们尽屠。
原本关宁军面对满清,就只敢躲在雄伟坚固的山海关上,开炮放铳、恐吓为主。
野战?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关宁军一片石和大顺军死战之后,更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现在面对曾经的建奴,更是唯唯诺诺、屁都夹着放。
如今关宁军就是狗,是建奴用来在中原“猎鹿”的群狗中,还算勉强凑合的一只而已。
当狗就要有当狗的觉悟,满清可不是崇祯帝,敢糊弄可是要被剥皮吃肉的。
如狼似虎、浩浩荡荡的大军,绕过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沿着城外城东到城西的大路,一直绕到卢沟桥。
大军片刻不停、直接过桥,京城外黄尘蔽天、铁蹄震地,兵锋直指真定府方向。
吴三桂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的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就在那个方向,追上去,弄死他!
……
五月初二的京城,天色有些阴沉,但是城内的人很是兴奋,口口相传中的“大英雄”平西伯,马上就要护送太子回京。
经历过大顺军在京城奇葩的骚操作后,失望透顶的京城百姓们,又想起了大明曾经的好。
四九城的朝阳门大开,官绅士民欢笑嬉闹出城,从城外五里官道旁就开始摆起香案,伸长脖颈在路边恭候。
多尔衮在通州城吃完一顿丰盛的早餐,兴致勃勃的带着亲军起身赴京。
曾经建州人只能仰望的雄城,即将落入其手,表面上他竭力保持镇定,面色如常,但时不时翘起的眼角和嘴角,暴露了他激动的心情。
大明京城啊!满洲大兵四次入关,全都望城兴叹,而今日他将以征服者的姿态跃马神京,心里爽的快冒泡了都。
在东郊迎驾的官绅士民,都以为迎的是大明储君皇太子殿下,有人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军没进城,直接往城西去了。
都是齐声称赞“宁平西伯”果然精忠报国,连家都不回,追着闯逆去报国仇家恨,真英雄也!
至于后面的满蒙骑兵和大批汉军,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这都是平西伯事急从权,从“北朝”借的兵。
是的,现在可不能乱说“建奴”的蔑称,人家毕竟帮忙打败了闯逆不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