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父皇是朱由检 > 第40章 周公兵马有多少?登州水营鹏帅到

第40章 周公兵马有多少?登州水营鹏帅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来了来了!看到太子殿下仪仗了!”

    “快快快!焚香,跪迎!”

    远远看到东边大路上旌旗蔽日,盔明甲亮,号角声声,一看就是贵人到了。

    迎驾的官绅百姓像是被疾风吹过的稻田,又好似后世的多米罗骨牌一般,从东到西,沿着官道两侧成片成片的伏地跪迎。

    一想到苦难的日子,眼看就要终结,很多人压抑不住如释重负的情绪,泪如泉涌,呜咽出声。

    多尔衮听到哨骑回报,居然有官绅百姓设了五里长的香案跪迎,匪夷所思之余,很是得意洋洋。

    出来混就要个面子,嗯嗯!京城百姓不愧是首善之地,很有素质,很懂事嘛!

    “传令,众兵将不得滋扰良民,违令者斩!”

    “喳!”

    等摄政王大军到了近前,这些满心欢喜的官绅百姓们,立马瞠目结舌。

    奇葩发辫,马蹄形袖子,官服、旗帜色也不对,这特么是“北朝”兵马啊!

    甲叶铮铮、铁蹄?N?N、刀枪闪烁着?人的寒光,迎驾的人群两股战战、惊骇欲绝,哪里敢逃,还是顺从的跪在地上叩头认怂。

    “完犊子了,大明真要亡了!”

    多尔衮骑着高头大马顾盼自雄,俯视着这些顺服的蝼蚁很是满足,就是看那些大明式的发髻、网巾、璞头不爽,抽空要处理下。

    到了朝阳门外,他下令一千亲卫骑兵随他进城,其他人马在城外扎营,高度戒备、暂不入城。

    多尔衮总觉得眼前一幕跟做梦一样,悄悄掐了几次大腿,就这么进城了?太轻易到手的收获,反而让他有些疑神疑鬼。

    逢迎的官绅在朝阳门内备好了皇帝的龙辇、卤簿、仪仗,那叫一个华美堂皇,高端大气上档次。

    (前几天“永昌帝”刚用过,人手都是现成的,其实差了不少,不少物件都在皇城被烧了,东拼西凑才弄出来这些东西,老费劲了)

    大明皇室的仪仗,岂是“盛京”那帮半吊子文臣能搞出来的,这都是皇室专用、精心打造,满清汉臣工匠们也就是勉强“山寨”,模仿个大概而已。

    看着华丽的龙辇,多尔衮内心都有些发憷,这尼玛太夸张了、太牛叉了。

    朝阳门内已经迅速接受事实的众多官员,谀笑着、狗一样跪地央求请上龙辇。

    “孤是摄政王,不是大清皇帝,撤了吧!”

    多尔衮觉得这玩意吧,漂亮是漂亮,没玩过心里没底,稳妥起见还是骑马安全。

    好嘛!两边这就卡住了,跪迎的大明文武面面相觑,都不按套路来,咋办?

    一个很有些“水平”的文臣膝行上前谄媚:

    “周公不称王,南面受礼,乘辇无妨”。

    卧槽!这没点文化都不知道他说的啥玩意,这就是大明文臣中的败类。

    多尔衮一脸懵逼,周公是谁?他有多少兵马?

    大明前蓟辽总督洪承畴立马上前,低声告知“周公不称王的典故”,多尔衮这才恍然大悟。

    这些汉人就是会扯淡,但这马屁拍的很有水准,多尔衮越想越高兴,很是沾沾自喜,装着推辞不过。

    坐就坐呗?能咋滴?

    多尔衮欣欣然下马乘辇,坐在三十六人抬的豪华龙辇上过过瘾,一路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城内沿途设着香案,准备喜迎太子回宫的百姓,发现今天发生的一切,和想象中压根不是一回事。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们除了面面相觑、心头苦涩难当,但也丝毫不敢造次,老老实实跪着吧。

    进了承天门、午门,多尔衮在皇极门外金水桥边下辇,皇城大火早就熄灭,但是空气中还是烟熏火燎难闻的气味。

    重新骑上战马的多尔衮还有些意犹未尽,进宫后满目的废墟,只是初步打扫了一下,他也毫不在意。

    本身就是白捡的京城,烧了再盖就是了,在他眼里,大明的百姓全是满洲的奴仆。

    转了一圈大致了解了皇城的情况,看来看去也就武英殿比较顺眼,得嘞!收拾收拾,今晚,不!今后就住这儿了。

    皇极殿丹墀上,前大明在京幸存的文武百官,跪的膝盖发麻,宫里来了个满清文官,颐指气使的传话。

    “奉摄政王口谕,各安职守,尽心效忠,都散了吧!”

    “遵旨!”

    ……

    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六,六十七艘海船顺顺利利的抵达登州水城之外。

    这个水城历史可不短,原本是北宋时期的“刀鱼寨”,大明在原寨基础上建造成备倭城,亦称登州水城。

    此地处于山东和辽东的咽喉之地,也是渤海和黄海交汇之处,往北去沿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海中岛链,只要航行两百多里,就能抵达辽东的旅顺口。

    当年从各地、主要是天津卫运来的粮饷,都是先在登州水城集合,一起北上辽东。

    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是当时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按照西式海防设计建造。

    面向海洋的北门(水门)和西侧“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都算是立体交叉火力覆盖。

    可惜后来资金不够,南端振扬门的墙体,走势修建笔直工整,看起来很好看,但是连大明传统的敌台和马面都没有,最终也是在这里,被孔有德的叛军攻破。

    而同样悲催的叛军大部队乘船出海投靠辽东建奴后,没来得及逃走的叛军余部,最后坚守在水营和蓬莱阁防线,同样被官军从这里攻破。

    随着辽东彻底丢失,原本起到重大牵制作用的东江军烟消云散,再被孔有德“吴桥兵变”大肆屠戮,整个登州府元气大伤。

    登州水营也就剩几十艘大船,其他都比渔船好不了多少,这次调去天津卫的二十几艘海船,算是“精锐尽出”。

    实话实说,去天津卫的水军,并不是所谓的尽忠职守,在这边连饭都吃不上了,去天津看看能不能顺势讨要到欠薪,同时在那边就食。

    鹏哥前世的大学暑假,和同学结伴来过这里,位于蓬莱阁东北角绝壁上的普照楼灯塔,他还爬上去玩过。

    旁边的登州水城和蓬莱阁是一张门票,其实压根就没啥好看的,大多是现代后建的仿古建筑,居然要一百四十块钱!真特么黑!

    为了不白花钱,鹏哥可是里里外外转了半天,所以印象极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