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红夷大炮虽好,但是一吨多的重量让鹏哥也只能放弃。
他计划给自己部队配置的是后世鹰酱内战时,大名鼎鼎的“m1841型”12磅山地榴弹炮。
可以方便的拆成炮身,炮架和车轮,加上两个弹药箱,全部放在三头马骡背上翻山越岭、穿林涉水,完全不受道路的限制。
发射明制十斤重的实心铁弹时,有效射程640米左右,对红武军来说足够用了,轰烂建奴步卒的盾车,绝对不在话下!
虽然已经在绘制相关图纸,并在焦勖的协助下做了相关的木头模型。
但是一方面缺乏铜料,一方面连骡马都不够,总不能让炮兵们自己推着小炮行军,所以这事还要后延。
那么作为红武军眼下,最犀利的“崇祯二式”燧发步枪,就成了所有官兵最渴望拥有的武器。
它满足了一名战士对自己武器的所有想象力,美的让人心悸,优美的造型,凶猛的杀伤,插上刺刀就是他们熟悉的短矛。
枪没到手,但是这刺刀术,大部分人可是练了两个多月了。
……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也就是西历1259年,为了抵御萌古人的进攻,大宋工匠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单兵管状火药武器“突火枪”。
《宋史·兵志》:“开庆元年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萌古军高层,对一切能提升作战能力的武器,都非常的感兴趣,屠城前都会又计划的把工匠留下来。
宋亡后这些工匠就成了大元的匠奴,随着大元西征,这种管状火药武器也流入了西方。
一直到明初的时候,中西方火门枪都差不多,火炮也差不多。
都是金属管子,放入火药装入石弹铁弹铅弹,点燃管子后头火门上的火药或药捻“砰!”或“轰!”
大明一统天下后,对付周边四夷,主要是北方的大元余孽,火门枪和小型火炮威力足够。
要知道,逃到草原上的鞑骑,连铁锅都成了战略物资,哪里是装备精良的大明战士对手。
内部的镇暴,别说火器了,披甲兵对付无甲人,就是完虐。
所以大明火器发展陷入了停滞,没有需求,自然就没有动力去改良、去发展。
反而是西夷无日不战,国王领主们对能提升战力的一切武器,都充满渴望。
有需求,就有动力,同样的工匠要是打造了一支精良的火绳枪,西夷达官贵人们会给足银子,并且鼓励工匠继续打造。
而在大明,即使工匠有了什么好点子,也会被无情的嘲讽。
“活干完了吗?正事不做,一天到晚瞎折腾”。
大明匠户的工作量可是很大的,除了公家派的任务,还要给上司干私活。
所以到了西历的十六世纪,西夷火药武器已经后来居上超越了大明,这是无法反驳的事实,陶醉在四大发明的荣耀里,不管用啊!
鹏哥在现代社会时,在网上还和一些不懂装懂的“明粉”吵过架。
“真明粉”是爱之深恨之切的,赞赏大明的闪光点,更清楚大明的不足之处,而不是一个劲鼓吹什么“迅雷铳”“九龙出水”啥的。
这些“假明粉”连正确的黑火药配方都说不明白,就知道个“一硝二磺三木炭”,真这样配就是个小呲花。
最简单的一个事实,大明的主力火器“鸟铳”、“佛郎机炮”、“红夷大炮”,说明了一切。
鸟铳虽然没起洋名,那也是仿制的西夷火绳枪,最牛的鲁密铳仿制土耳其,大明真正本土发明的火枪是“三眼铳”,连放三铳后能当狼牙棒砸人的。
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有人就是装看不见,非要瞎扯淡。
大明工匠并不笨,这些原始简单的火药武器不但一看就懂,还一学就会。
但是没人重视这个,在掌握大明话语权的文人眼里“奇技淫巧耳!”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就是文人感兴趣也没啥大用,为啥?科举不考,你学它有啥用啊!
大明崇祯八年(西历1635)出版的,兵部侍郎毕懋康旷世大作《军器图说》,有图有真相,他硬是自己琢磨出了燧发枪。
说起来燧发枪没有啥高深科技,燧石取火都用了几千年,大明百姓家里都有火刀火镰,这就是个常见的生活用品。
燧发枪就是把手工打火,变成了机械打火而已,用的还是随处可见的燧石。
毕懋康的燧发枪为啥没有实物呢?后世人很可惜这一点,要是大明官军人手一支燧发枪,不得把建奴、流寇打出翔来?
那你真想多了!
不过就是把火绳换成燧石打火而已,本质上还是前装滑膛枪,并没有颠覆性的提升,譬如线膛米尼弹。
加上大明工部的枪械质量就是个笑话,为了不被炸残,少装药就是共识。
大明大部分火枪兵,在战场上就是制造声响效果和烟雾而已,还不如弓弩杀伤厉害。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燧发机上一大一小两个v字形板簧,大的是给夹着燧石的击锤提供撞击力,这个最重要。
小的是垫在药池下方,给击锤的冲击力做缓冲,同时给l型火镰(铁搓板)开合提供弹性。
其他的狗机、阻铁、限位、保险、扳机等配件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并没有比两千年前秦弩的青铜机括复杂多少。
有人会说了,大明没有软剑吗?腰带剑哪种?抖起来哗哗响的,够弹了吧?
“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百炼钢啊!这玩意比苏钢还贵重,也许能用,但是鹏哥这里还真没人会弄。
他有现成的磷青铜配方,干嘛费这功夫?铜、锡、磷、锌这些原料都有,锌又被称作白铅、水锡、白水铅、倭铅等。
熔铜时加入锌就是黄铜,汉代就掌握了冶炼方法。
关键就是配方,很巧这个鹏哥真知道,也是他前世看穿越小说时,好奇心重,特意去查过,这玩意又不是啥秘密,度娘上一搜就有。
他在国外当特勤时,在自己的地下车库工作间里,闲暇时自己拿小型电熔炉做过,很简单。
燧发枪又不是啥精密器材,稍微有些误差,也不过就是板簧使用寿命短一点而已,换一个就是了。
焦勖配了四炉,熔出来的板材就基本符合了要求,力道挺足,掰开来还有点费劲。
管用就行!不要在意细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