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被征服数十年后,原来的辽人基本都投入了满清阵营,充当包衣和爪牙。
但是辽东还有百万汉奴,在给主子们耕田种地,光是去年就从大明掳掠了近百万人。
而经过几千里的从大明内陆步行到辽东,体弱的早就填了沟壑,残酷的优胜劣汰之后,能活下来的身体素质自然不错。
这就是鹏帅计划中,山东之外的另一处兵源地,这些都是对建奴恨之入骨的大明百姓。
所以鹏帅并不急着和建奴在山东决战,只要辽东战役打响,建奴必然会抽调紧张到极点的兵马回援。
这就是人口的劣势,大明国土广阔如此,满清根本没那么多人去占领去统治,如今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而鹏帅就是要拆穿其的真面目,让其顾头不顾腚,让敌人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而不是反过来的被动应付,坐等挨揍。
建奴就这么点可用之兵,哪怕分兵一半,必然会导致在大明的征伐成为泡影,后世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剧,就可能减轻或不再出现。
这是鹏哥从整体战略上的布局,两个基地互补,通过海路相连,队伍是练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所以鹏帅才下狠手将登州“乡绅”阶层一扫而空,整个登州基地只允许他一个人的声音。
包括后期的辽东基地也是同样,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意志。
而想做到这一切,红武军就需要更多的军官,更多的士兵、更多的军械、更多的粮食。
譬如现在鹏帅坐镇羊郡盐场,疯狂扩军,没法子,他要竭尽全力的积蓄力量。
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弄死满清这个祸害、彻底除掉这个祸根,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
……
盐场扩军很是顺利,原本的煮盐一停,又是农闲,八大灶头一死,两千多灶户家庭本来就有些茫然无措。
现在有官军出面安排事情,还供饭给饷,不去又干啥呢?
灶户们很快就尝到了跟着红武军干活的爽利,青壮被分为几块,打砖坯、建砖窑、平整海边的山地、开挖地基等等。
女眷们也都有事可做,一部分被安排捞海菜、敲牡蛎当菜(羊郡特产,此时海边礁石上成灾)。
一部分专门做饭供应青壮、龙骧营、海军哨、十六哨新兵的伙食,更多的女眷在家做棉衣棉鞋当军服。
当然,布匹和棉花都是红武军供应的,加工费按劳取酬,或粮食或银钱。
说起来红武军纯粹就是空手套白狼,什么都是缴获的。
十六哨新兵,对了还有东江哨,算起来十七哨新兵在练,动静可不小。
除了海军哨忙着港口建设、也就只有刘平指挥的骑兵哨,监视近在咫尺的大嵩卫,其他六个哨全在练兵。
鹏帅就是故意的,看看大嵩卫指挥使贾罗印怎么办?就在你眼皮子地下操练。
红武军的练兵能力极其夸张,一哨新兵五个队,每队十二人。
只需要调一名副哨长、五名副队正过去担任正职,就能立即搭建起一个哨完整的指挥架构,并负责训练。
也就是说一个老兵哨,两三个月时间,就能扩出十个哨,具备完整指挥结构的十个哨。
当然,不谈战力的情况下,起码队列走的很整齐,也能做到令行禁止。
别小看这一点,背后的含义可没表面上这么简单,大强度,持续性的训练,必须要让新兵吃饱肚子。
而能让自己麾下的兵吃饱,放眼全大明又有几支军队能做到?
……
大嵩卫可是大卫,当年也风光过,按照大嵩卫的编制: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两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十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一人(从五品);
正副千户十员(正从五品)、正副百户二十员(正从六品)。
你看,光是这些中高级武官就近五十人,别说调动全体卫所战兵了,就是把这些军官的家丁凑一下,都能拉出千把号披甲兵来。
在全大明同级别卫所里,大嵩卫也属于比较靠前的卫,卫城周八里。(招远县城周二里,登州府城才周九里,后世整个海阳县,都是大嵩卫的辖地还不止)
除了大嵩卫城,还有两座千户城,一处辖区和羊郡盐场交界,在盐场南边大山(是的山名就叫这个),紧靠海边的大山寨备御千户所(周四里)。
就在鹏帅的手边,他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从大山所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五十多里就是大嵩卫城。
从大嵩卫城再往东北行六十里左右,就到了隶属大嵩卫第二座千户城,海阳守御千户所(周三里)。
整个大嵩卫就是以这三座砖城为核心,辅以沿海的军寨、屯堡、烽火台为链,构成一条完整的沿海防御线。
随着万历壬辰倭乱、丁酉再乱,倭军侵略军,在李朝被大明援朝东征军狠揍一顿。
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趁着老猴子秀吉突然挂掉,立马拿下倭国大权,正式拉开德川幕府的序幕,彻底闭关锁国。
对沿海卫所来说,失去了敌人,这些防御倭寇的屯堡、城寨,就只剩了居住功能。
原来上万的卫所兵,早就变成了各级军官的农奴,加上后期辽东大乱,国内平寇等等。
大明本着这些沿海军官闲着也闲着,不如拉出来溜溜的想法,一一被调走。
如今大嵩卫高级将官,也就剩驻扎卫城的卫指挥使贾罗印,和他小舅子卫镇抚赵世恭。
卫指挥同知姜轩光常驻大山所,卫指挥佥事杨永勋常驻海阳所。
四五个千户,十几个百户,管理大嵩卫的七八万亩良田,和被绑在这些土地上三千多户,万五左右的卫军。
是的!当年十几万人的大嵩卫,十不存一,就剩这点人了。
建奴去年杀到登州唯一掳掠的也就是莱阳城,像大嵩卫这样偏僻寒酸的地方,人家压根就没放眼里。
再往前数,登莱之变是在半岛北侧,大嵩卫是半岛南边的沿海卫所,所以基本没这么受影响。
如今一支打着大明旗号的营兵,一言不合就占了盐场,匪夷所思的收编了灶户。
天天练兵!恶意满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