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女首辅 > 第138章 科举案:进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幼薇捅出江北的案子,让兰氏和裴氏跌了个大跟头,让太后甚为满意,所以太后对周幼薇的态度十分和悦,已经到了周幼薇想进宫她就随时会见的程度。

    当然周幼薇无事也不会入宫,因此太后知道周幼薇要入宫之后便专心待在长信宫等着她。

    “臣见过太后!”周幼薇规规矩矩,丝毫没有任何恃宠而骄的意思。

    “坐吧!”太后早已让人备好了座位,还贴心地准备了几道点心,口味微甜,应该是周幼薇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爱吃的。

    周幼薇当然没有忽略太后的用心,便拣起一块巨胜奴尝了一口,又喝了些茶润喉,才道:“臣在奉平县办过一桩案子,案子的原告曾跟臣说过一件事,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所以特来报与太后知晓。”

    太后眉毛微微一挑,周幼薇办了江北这样的大案,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她口中的事关重大,必定不是寻常小事。

    “什么事,说来听听?”太后道。

    周幼薇没有细讲祝二娘通奸案的始末,直接用“案子的原告是奉平县的一个读书人”带过,“他跟臣说,江北自实行科举制以来,就从未有寒门学子考中过秀才!此事臣未曾查证,但是看兰氏和裴氏在江北的所为,臣以为此事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太后方才微微挑起的眉毛此时陡然立了起来,太宗皇帝以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改变过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但若江北真像周幼薇说的那样,没有一个寒门学子能考取秀才,那么科举制的意义何在?

    “此事哀家会让人再去查,不过江北的官员从上到下都已经革职下狱,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太后打算亡羊补牢,应该为时不晚。

    周幼薇却道:“臣还有一个猜测,江北是如此,淮左、陇西会不会也是如此?”

    太后呼吸一滞,淮左和陇西也在士族的势力范围,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好说!难怪周幼薇说此事“事关重大”,此事对朝廷的危害,更在江北冒赈冒丁之上!

    “周卿所言不无道理,哀家会派人到淮左和陇西等士族盘踞之地,全力查清此事!”太后的语气带上了几分郑重,这事不仅要查,还要严查,不仅要严查,更要杜绝!

    然而周幼薇的想法不止于此,她斟酌着道:“臣以为,如今朝堂上士族的官员仍然占多数,只要士族不倒,士族学子和寒门学子之间就不可能有公平!”

    太后听周幼薇的意思,似乎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便道:“有话直说,别卖关子了!”

    周幼薇便道:“臣确实有一愚见,还请太后恕臣胡言乱语之罪。”

    太后笑道:“不久之前,你因为替楼高求情,在哀家和皇上面前可是什么都敢说!怎么现在倒吞吞吐吐的,难道是因为升了官,反而把胆子升小了不成?”

    周幼薇见太后开玩笑,心里稍稍放松了些,道:“那臣便直言了!”

    “如今科举的第一步是考秀才,秀才的考试由各州自行出题,答卷也由各州自行批阅,谁中谁不中更是州里自己说了算。因此如江北四州一般的寒门学子根本连秀才也考不中,直接就断了科举之路!”

    “而且如此选拔也不能为朝廷选尽良才!因为各州教化之功不同,有的州人才辈出,有的州却人才寥寥,但是每州每次选拔的秀才都有定数,这就会导致人才济济的州中落榜的都要比人才寥寥的州中考中的还强!”

    “当然了,那些学识差的,即便侥幸考中了秀才,在考进士的时候也必然会落榜,但是因为他们占了秀才的名额,就导致许多有才之士根本连考进士的机会也没有,会让朝廷错过许多良才!”

    太后认真地听着,觉得周幼薇所言颇有道理,“所以周卿认为,科举制中的这个弊端应当如何消除?”

    周幼薇道:“臣以为,索性直接取消秀才的考试,天下所有学子,只要认为自己有才学,便可以直接进京来考进士!”

    太后当即反驳道:“不妥。天下学子何其多,若是都一窝蜂地涌进定京来,恐怕会将定京挤满了,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再者,吏部人手有限,考试的场地也有限,绝无可能组织这么多人同时考试!”

    太后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周幼薇是经鸾台试考上来的,会写字的女子不多,所以即便全国的考生都来定京考试,也不过才几百人而已,礼部完全应付得来。

    周幼薇没考过科举,恐怕以为科举的规模和鸾台试差不多呢!看来还是囿于出身和眼界,再加上经历的事情不多,所以才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她想对周幼薇委以重任,还得让周幼薇多历练几年才行啊!

    然而周幼薇却仍然坚持此事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决,“若是应考的学子太多,可以分批前来,比如初一江北的学子考试,初五淮左,初十陇西,但不按地域取定数,可以先将能入眼的选出,然后再逐轮挑选。”

    “最后选出一定数量的学子,再进行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其实就相当于原来的进士考试,只不过能参加这次考试的人,从原来各州选拔出的秀才,变成了朝廷在初选中选出来的英才罢了!”

    太后皱着眉头,却没有立即反驳,仔细想想周幼薇说的话,其实也并非全然不能实现,而且这样一来确实能够保证科举更加公平!

    而且周幼薇也说了,在士族没有倒台之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等有朝一日士族土崩瓦解,还可以恢复之前的制度,那时就不用再担心寒门学子被压得不能出头了!

    太后凝神想了一会儿,还是不能立时做出决断,她道:“此事的确事关重大,哀家要好好地想一想。”

    周幼薇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便起身告退,“臣……”

    然而话刚出口,却有一个老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殿内,道:“太后娘娘,那位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