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广播站 > 第174章 小张卖蜀锦,李泰铸钱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妙声拿了两匹蜀锦直奔老庄的店铺。

    “小张,来,坐坐坐。今天又有野山参了吧?”

    “没有,野山参哪能天天有?我带了新货。”

    “哦,看看。”

    老庄对张妙声真的是心服口服了,他弄到的货都不是一般的货。

    这次拿来的竟然是丝绸,他知道张妙声拿来的一定不是那种便宜货色,这想必是真丝。

    “这是蜀锦,完全是用古法织成的。”张妙声编了个理由,让老庄以为这是那些传承古代工艺的人织成的布,实际上这就是古代人织布的。

    老庄大吃一惊,这竟然是蜀锦。

    蜀锦可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织布造工艺也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织就,产量自然不能和机械化生产的布料相比。现在的价格也要1万5一米,一般人可舍不得买。

    老庄展开一匹蜀锦量了下尺寸,足足有13米,这一匹布就值20万。

    小张出手,都是精品。

    老庄的门路也广,几个电话下来,就找到了买家。

    买家是一个痴迷丝绸的女富豪,据说她的丝绸衣服多得挂满一个房间,但还是不停地买买买,现在已经发展到买布料请裁缝定制的地步了。

    这次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专职裁缝,在看过张妙声带来的蜀锦后,爱不释手。

    裁缝也是识货之人,摸着蜀锦赞不绝口:“这蜀锦够正宗。这手艺,如果不是新的,我还以为是古物呢。”

    富婆眼都不眨,把张妙声的十匹蜀锦全部买了,还跟他说以后有货就找她,有多少要多少。

    张妙声乐坏了,连连应承。

    又开发了一条财路,今后黄金、药材、蜀锦三条渠道轮番来,不愁没钱赚。

    张妙声心情愉快地回了家。

    ————

    李泰接下了铸造金银币的任务后,立即召集得力的工匠开始着手铸造的工作。

    李泰早就想好了,先将白银融化倒入模具,铸造成一个个小圆饼,再将这些银饼子拿到冲压机下冲压出图案。

    银币上的图案,李泰打算一面印上开元银宝四个字,另一面印上一朵牡丹花,牡丹花有花开富贵之意,印在钱币上正合适。

    有大唐最精湛的工匠出手,做个钱币图案的模具自然不是难事。

    很快模具做好后,安放在冲压机上,轻轻轻松一下就将银饼子压制成型。

    李泰拿起压好的银币,只见银币上的图案精美无比,那朵牡丹花微微凸起,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用手摸在银币上,感受着图案的凹凸感,有一种圆润的感觉,摸起来十分舒服。

    只是银币的边缘还有点毛躁,这个不打紧,只要打磨一下就好。

    又装上金币的模具,将金币也压出几个,最后李泰带着十来个金银币去向李世民交差。

    很快几位重臣就被召集到李世民的御书房,一起讨论铸造金银币的事情。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等人,都对李泰铸造的金银币十分满意,认为如此精美的钱币十分符合大唐天朝上国的形象。

    不过见多识广的长孙无忌提出一个问题,纯银和纯金都比较软,这些金币和银币必然不耐磨,在民间流通后,用不了多久,肯定会出现诸多破损。

    说白了就是不耐用。

    房玄龄却觉得无妨,金币银币价值很高,人们必然会小心呵护,不会像铜钱一样串成一串,时常摩擦导致损坏,应该可以使用很久不坏。

    两人为此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泰听了他俩的意见,便有了解决之法:“两位不用担心,我可以在铸造金币和银币时掺上点铜,这样做出来的钱币就会比较硬,也比较耐磨,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房玄龄问:“你要掺多少铜?”

    “这个需要试验,我估计要铲两三成的铜。”

    “这可不行。”房玄龄一听,极力反对,“往金银里掺铜,那不是坑人吗,这么一做,朝廷的信誉必然一落千丈。”

    李世民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金币银币要做,朝廷的信誉也不能不顾,一时间犯了难。

    李承乾却力挺他的兄弟:

    “我觉得在金币银币里掺点铜是可行的。

    仙人不是说了吗,钱币的价值在于民众对它的信任,就算金币银币里掺了铜,份量少了点,少的部分正是由朝廷的公信力来补充的。”

    房玄龄还是有点担心:“朝廷的公信力可以填补一个缺口吗?就怕百姓不认这些钱币。”

    这也是个问题,朝廷计划得很好,但百姓认死理,就是不认这些份量不足的钱币,那就没得玩了。

    这事风险不小,大家都有点为难了。

    李世民沉思了许久,猛地一拍案几道:“青雀,你只管去做,就掺两成铜,我就不信堂堂大唐的信誉,不能让百姓认可这些金币银币。”

    李承乾适时说道:“我们可以先铸少量金币和银币,用来发放官员的俸禄。只要官员们开始用金银币,何愁老百姓不用?”

    “妙啊!”

    众人都赞此计甚妙,只要朝廷用金银币来发放俸禄,收税时也接受金银币,百姓自然就跟着用金银币,一切障碍就此扫除了。

    此事定下后,李泰立刻进行了多次金银币的配方试验,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配方,金币和银币中的金银占比都有八成,其余部分用铜和锡,铸造出钱币硬度适合,而且也好较好的光泽度,表面上看和纯金纯银的钱币差别不大。

    李世民看过金币银币的样品后十分满意,便下令调集一批金银,开始铸造金银币。

    为了不占用忙于制造甲胄的冲压机,李泰又安排工匠做了一台铸币专用冲压机。

    因为冲压钱币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这台冲压机小了许多,没费多长时间就造好了。

    有了专用的冲压机,大唐的金币银币开始如火如荼地铸造起来。

    金银币还没有上市,李承乾就在民间放出了许多传言。

    很快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坊间都传开了,人人都知道朝廷在铸造金币和银币,钱币上的图案精美绝伦,堪称珍品。最重要的是,以后拿着金银币出门,就不用背着重重的铜钱了。

    虽然大唐的金币银币还没有出现在市面上,但长安百姓已经翘首以盼,眼巴巴地等着它们出现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