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广播站 > 第175章 金银新币发俸禄,长安新币受欢迎

第175章 金银新币发俸禄,长安新币受欢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淅沥沥的春雨。

    这个二月的十五日,春雨一直下,广播没有来临。

    西市一家布庄的吴掌柜站在铺子前,等着客人的到来,一边和隔壁铺子的掌柜聊天打发时间。

    吴掌柜对于没能听到广播非常遗憾,一直在叨叨个不停,咒骂着这该死的雨水,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广播的时候下雨,害得他没能听广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事挡也挡不住。”白掌柜厌烦了他的叨叨,赶紧转移话题:

    “还是想想我们生意人该关心的事儿吧。

    你知道吧,昨天朝廷的官老爷们发了俸禄,听说发的是新铸的金币和银币。等会儿那些官老爷们来买东西,我们就可以收到新的钱币。听说那些钱币铸得可漂亮了……”

    “等等,这事我听说过。朝廷发了告示,即日就要发行新币。告示上说了,一枚银币等同于一百文,一枚金币等于六百文。”

    “没错,正是如此。”

    “那你知道吗?

    这些银币里的银成色不足,里面只有八成的银,金币也只有八成的金。要是按银的分量来算,这银币可不值一百文,大概也就值八十文上下。

    金币也是如此的。

    那些官老爷们拿金币和银币来买东西,我们岂不是亏了?”

    “这……”白掌柜挠挠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时没了主意,“那可如何是好?官老爷拿金币银币来买东西,我们总不能不收吧?”

    两个人正在烦恼,就听有人笑道:“你们两个真是杞人忧天。”

    “原来是徐掌柜,来来来,一起说说,你有什么见解?”

    徐掌柜叼着个茶壶慢悠悠地走过来。

    “你们也听仙人说了,钱币其实是一种信任,只要大家都相信一枚银币值一百文,那它就值一百文。

    这是朝廷铸造的钱币,别说它的银成分不足,就算它全是由铜铸造的,朝廷说它值一百文它就值一百文。

    这就是仙人所说的……对了,公信力。”

    吴掌柜有些不同意:“话虽这么说。但它的分量不足也是事实,若是你我拿着银币去做生意,别人不收,一定要用铜钱来交易,那又如何?”

    徐掌柜一瞪眼:“他敢不收。不收我就报官,告他藐视朝廷法令。”

    白掌柜道:“这也不好,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伤了和气,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就算有人不收,你可以留着交关市税,这钱币是朝廷铸造的,别人不认,朝廷肯定认。

    而且那些番商都想要金子和白银,拿铜钱跟他们做生意老大不愿意,总觉得还要去换金银麻烦。

    这下好了,直接拿金币和银币跟他们交易,我们岂不是赚了?”

    对呀,这是朝廷发行的金银币,那些番商敢??拢?凳裁闯缮?蛔愕姆匣埃?屠??侨ゼ?佟

    大唐的商人面对番商有着天然的优势,底气十足,占他们点便宜也是应该的。

    听了徐掌柜的话,两位掌柜才放下心来,心里还有点隐隐的期待。

    这时徐掌柜又从怀里掏出一枚钱币,在他们眼前亮了亮:“瞧瞧,这就是我刚收到的银币。”

    两个掌柜抢着要看。

    “哇,真漂亮,这朵牡丹就像要从钱里浮出来似的。”

    “这个钱币做的比首饰店里的银首饰还要漂亮。”

    吴掌柜抚摸着这枚银光闪闪的钱币,舍不得放手,见徐掌柜伸手要回,只得恋恋不舍地给回他。

    “现在朝廷铸造的金币和银币数量稀少,市集里的生意人都等着收这种钱币,只有你们两个傻傻的担心别人不认钱币这种事,迂腐啊!”

    徐掌柜说完扬长而去。

    两个掌柜面面相觑,这时一个夫人带着丫鬟来到布庄门口,吴掌柜赶紧热情接待。

    这是光禄寺的一名官员的夫人,是店里的熟客了。

    吴掌柜眼睛一亮,看来收银币有望了。

    夫人挑选了半天,要了两匹布,吴掌柜已算账,跟她要七百文。

    掌柜的心里暗喜,这数额超过了六百文,夫人必然要用银币交易,这回我也可以得到一枚银币,等会去白掌柜那里炫耀一下。

    “小环,把钱给掌柜的。”

    夫人一声吩咐,跟在身边的丫鬟解开身上的包袱,拿了七百文铜钱交给吴掌柜。

    吴掌柜一愣:“张家娘子,听说贵府领了朝廷的俸禄,俸禄中不是有银币吗?怎么不用银币付账?带着一堆铜钱多麻烦啊。”

    “吴掌柜你有所不知。朝廷新铸的金币银币数量不多,我家老爷的俸禄里也就两枚金币和两枚银币,其余的还用铜钱来补足。

    这些新钱币的数量这么少,又这么精美,我还要收在家里。哪里舍得用?

    等以后,吴掌柜,等再发多几次俸禄,自然就会拿来用了。”

    夫人拿着布走了,只留下掌柜愣在当场。

    ————

    李世民完全没料到新钱币的推行如此顺利,没有发生事先担心的百姓拒收钱币的事情,从百骑司查到的消息来看,民间对新钱币还十分期待。

    想来这是仙人的广播起到的作用,让百姓们对钱币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再单纯地局限于钱币本身的金银份量成色,更看重于大家对钱币价值的统一认识。

    只要百姓们都认可一枚银币等同于一百文,那么新钱币推广的最大阻碍就没有了。

    现在的问题是,新钱币的数量太少。

    不但铸钱用的金银不够,而且铸造钱币也需要不少时间,估计短期内市面上的金银币会十分抢手。

    事实上,就连这次尝试用新钱币给官员们发俸禄,都拿不出足够的金银币。每个官员得到的俸禄只有少量的金银币,其余大部分都是铜钱。

    文武百官对新钱币的反应强烈,每个人都觉得新钱币的数量太少,纷纷要求增加新钱币的比例。

    李世民对此大笔一挥,同意了下面呈上来的加大铸造金银币的奏章。

    李泰为此又多造了几台铸币专用的冲压机,交给铸钱监使用。

    至此,金银币的铸造从李泰的实验工坊进入了铸钱机构,进入正式的生产流程。

    想来用不了多久,这种新款的金币银币就会成为大唐人常用的钱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