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绝世仵作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南疆暴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沈舒窈前世为法医,虽不敢说,她完全掌握了古今医理之精髓。

    然在这样一个封建的王朝里,她在医术上的造诣,那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

    就在几个月前,她还一直在努力寻求解毒之法。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她都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尽管萧玄奕曾说,那位蹇先生医术了得,也曾试图打听这位世外高人。

    据说这位蹇先生,行医治病却全凭心情。

    若是碰到他心情不好之时,哪怕患者死在他面前,他也依旧无动无衷。

    对于这种见死不救,妄为医者之事,沈舒窈不愿妄加揣测。

    毕竟,她也不是什么白莲花,凡是与她无关之事,她从来都懒得搭理。

    人活一世,本就不易。

    在这样一个落后的朝代,她何尝不是心存善念,努力向前。

    且不说能否找到蹇神医,就算是找到了,他有是否愿意为自己解毒?

    一切本就是未知,沈舒窈根本不报任何幻想。

    即便她过一刹那的念头,亦不想再欠萧玄奕任何人情。

    此生,沈舒窈唯一的难达成的愿望,就是和莲儿好好的活下去。

    那些日子,沈舒窈为了少受些折磨,也为了养好身体为莲儿报仇,一直潜心钻研解毒之法。

    那些夜以继日的日子里,她不知往身体里,灌了多少药汁。

    仿佛把她这一辈子的药都吃完了,那些苦涩的滋味,让她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恶心至极。

    她试过了毕生所学的办法,可是,折腾了这么久,身体的毒素却依旧无法祛除。

    唯一的成效,亦仅仅只是头疼之症稍有缓解。

    此前,沈舒窈为替莲儿报仇,一直勤练剑术,从未想过保养身体。

    几次急火攻心之下,反倒加快了毒发的进展。

    吐血次数的增多,身体的不堪重负,却依旧没能击垮沈舒窈。

    幸好莲儿她还活着,唯有这件事,才让她在这些毒发难抑的日子里,有了些许的安慰。

    只是颈脖处那道逐渐加深的印迹,在一次次提醒她,想要活下去的希望非常渺茫。

    就在她心灰意冷,打算彻底放弃之时,却在家中的藏书阁里翻到了一本医书古籍。

    此书是她多年前无意间得到的,因为当时她只是一时兴起,纯粹只是为了收藏而已。

    多年来,她一直不曾翻阅,若不是这次中毒,她几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谁又曾料到,这本不起眼的医书,原来是医圣所有。

    上面不光收录了疑难杂症的症状,还有每一种病症所用的药方,药方后都绘制每一味药草的形态。

    其中一株绛蓝色植物,引起了沈舒窈的注意。

    乍一看,此物像极了蕨根草,但株叶上布满的尖刺,又无法与蕨根草混为一谈。

    尤其那张牙舞爪的样子,诡异的像是通往地狱之门。

    此物名为鬼魅草,能解世间万物之毒,凡有幸服用此药者,此一生皆百毒不侵。

    鬼魅草原产自楼兰,因其成长周期漫长,五十年才可长成,摘取后需得用寒冰封存。

    虽然寒冰可以暂时,保存住鬼魅草的水分。

    但若是十年之内不将其入药,便会逐渐枯萎,再无半点药性。

    因它乃稀世珍奇之物,楼兰国王曾下旨命人培育种植。

    然时年不济,刚刚培育的幼苗,在经历了几场干旱和洪涝之后,竟然一夜之间全部萎靡。

    尽管楼兰国人竭尽全力,不眠不休地悉心照料,却亦只是保住了一株。

    只这唯一的一株鬼魅草,却也根系受损无法再培育,此后,它便被封存在皇宫冰窖之中。

    大约在几十年前,楼兰国王出使列国,遭人毒害,命悬一线,幸得鬼魅草才挽回一条性命。

    只可惜,楼兰王一生无子,在他身死之后,楼兰国逐渐土崩瓦解。关于鬼魅草的传说,也随着王朝的消亡,不复存在了。沈舒窈本以为有了希望的曙光,却不想再次跌进无底深渊。天意如此,即便她有心与命运抗争,然时至今日,亦不得不向命运屈服。

    皇宫御书房

    丹陛上的皇帝,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奏折,眸中顿生一阵烦闷。

    之于政事,纵使皇帝再百般不喜,亦不得不在奏折上批示寥寥几笔。

    皇帝拧着愈发沉郁的眉心,自从萧玄奕返京,大部分奏折都是他帮着处理。

    然而最近一个月,萧玄奕旧疾复发,经太医诊断,需得静养一些时日。

    所以,这些奏折自然又回到了皇帝这里。

    一整天,他都不曾休息片刻,可这奏折却是怎么也批不完。

    身为皇帝本当勤于朝政,可但凡勤政者,又有几个是长寿的?

    加之皇帝近年来,身体越发不如从前。

    可太医们诊治后,都说他龙体无恙,只是忙于政事有些累着了。

    这些个太医,全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即便皇帝身体早被掏空了,但也不敢如实相告。

    好生将养龙体,是皇帝这些年最重视的事,然而公主和亲在即。

    恰逢圜丘坛那日,皇帝又险些丧命,令他原本稍有好转的头疾,突然加重了。

    幸亏太医施诊及时,皇帝的头疾才暂且稳住了。

    如若不然,他也不会有精神,处理这积压已久的奏折。

    是以,这些时日,他的疑心更重了,对身边的人也不似从前那般信任。

    如此一来,凡在御前伺候的人,各个都胆战心惊,生怕出一点纰漏惹怒皇帝。

    唯有近身伺候的赵公公,还一如从前似的深得皇帝信任。

    赵公公见皇帝疲惫不堪,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劝道:“陛下,龙体要紧,您已经好几日不曾好好休息了。”

    皇帝闻声,徐徐放下手中的奏折,结果赵公公递来的茶盏。

    “聃狎王半月前突然暴毙,此后数日,大王子骑射坠马而亡,二王子却在府中上吊,三王子继位为君。”

    老聃狎王一生育有三子,大王子虽战功赫赫,但心胸狭隘残暴不仁。

    不过,大王子却是与其父性情最为相似之人。

    二王子虽不及大王子骁勇善战,但为人宽厚,颇得人心。

    加之其母,乃是其父心爱之人,遂是众望所归的储君人选。

    至于三王子,他在聃狎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不仅天生口吃,还胸无大志,简直就是一个废物。

    若不是老聃狎王念他是亲子,早就把他赶出聃狎了,哪还会封这个酒囊饭袋为王?

    赵公公见皇帝眉眼稍有松弛,心下安定,却不敢开口说话,只是默默地将遗落在地上的奏折捡起来。

    皇帝看向他,又说道:“此事太过蹊跷,看似意外,却又好像有人在暗中操控一切。”

    “陛下,恕老奴愚钝,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赵公公老奸巨猾,有些事就算懂,也要装作不懂,尤其还是朝政大事。

    即便不是东陵的国事,他一个宦官,没有资格同皇帝谈论他国政事的。

    除了掌握分寸,不敢僭越,亦是为了打消皇帝猜疑他与朝中大臣勾结。

    皇帝乜了他一眼,若无其事地饮茶,“老东西,就知道问你也是白问。”

    “谁能想到,这个大家眼中的废物,竟然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皇帝忍不住失笑,抬手一指,示意宫人将奏折全部撤下。

    宫中伺候的人都是有眼力劲的,一眨眼的功夫,皇帝的案桌又恢复了原样。

    赵公公见皇帝终于有了笑脸,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赶紧又为皇帝续了一盏新茶。

    皇帝掀开茶盖问:“汐贵妃身子如何?可还是胃口不佳,吃不下东西?”

    赵公公垂眸,答:“回陛下,奴才听娘娘身边的小春子传话说,娘娘今日午膳吃了一碗雪燕羹和一碟甜品。”

    “朕这两日政务缠身,抽不出空去看她,吩咐御膳房多做些她爱吃的。”皇帝放下茶盖,缓缓道。

    “是。”赵公公应了声,想着皇帝午膳都没用,在征求皇帝意见后,亲自去御膳房传旨了。

    这时,有人进来禀报,说屠大人求见。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让人进来。

    少顷,一个身穿袭墨绿色锦袍的男子,便出现在殿中。

    此人身形魁梧,浑身阴毒之气,尤其是那一双诡谲的眸子,总是在不觉间,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煞气。

    皇帝在他还是皇子时期,便培养了一批专门行辛秘之事的暗人。

    这些人做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双手不知沾了多少鲜血。

    自从皇帝登基之后,他启用暗人的次数,确实没有从前频繁了。

    而那些不识时务的大臣,早在他继位只前,便让他们一个个地去见了阎王。

    而今身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谁也不敢反驳,如此一来,皇帝已经很少再搞暗杀了。

    这些年,他荒废政务,大兴土木,荒淫(yin)度日,日子过得好不快哉。

    可这并不代表,他会将自己多年来,苦心培养起来的势力,就此弃之不用。

    东陵自建国以来,历届君王皆勤于政务,是以才有如今的长盛不衰。

    虽中途也曾经历过几场浩劫,然有明君良臣,就算偶有动摇根本,可最终也都化险为夷了。

    到了他这一世,虽国家时常有外敌入侵,但有骁勇善战,统帅三军的萧玄奕在,也令敌人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

    加之朝堂稳固,百姓休养生息,国家的实力确实也比以前更胜了。

    皇帝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尤其是近一两年来,身体总是容易倦乏。

    皇帝这些年一直过得浑浑噩噩,本就不是昏庸之辈且仁厚的他,也快逐渐沦为昏庸了。

    温饱思淫(yin)欲,古言有之,而今的皇帝,亦正是如此。

    屠戮毕恭毕敬地朝皇帝施了一礼,闻声,皇帝眼皮轻掀,道:“可有查清南疆因何发生暴乱?”

    最近这半年来,南疆频频发生天灾人祸。

    一切看似巧合,却又无形中隐透着一股诡异。

    皇帝天性多疑,多年前,南疆就曾发生过暴乱,后来是萧玄奕斩杀了作乱的几位藩王。

    而今多年过去,似有卷土重来之意。

    数月前,皇帝就曾派钦差前往调查,却不想在钦差下榻驿馆后,突然暴毙而亡。

    待消息传回京城,皇帝接连又派了多名大臣前去,而这些人却都无一例外的,死于意外。

    如此诡异蹊跷,不得不引起皇帝的重视,最后他不得不派屠戮暗中调查此事。

    而今屠戮回京,预示着事情应该有了进展。

    “启禀陛下,微臣已查明,此次南疆暴乱乃是孙刺史勾结南岐人所为。微臣本想将其押解回京,结果他却在出发前被人杀了。”

    “又是南岐。”皇帝冷哼一声,眸中愤怒乍现,“这些年来,朕一直念及与南岐的盟约,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讨伐南岐,而今他南岐毁约在前,那就休怪朕不客气了。”

    当年南岐的国土,亦不过同如聃狎一般大小。

    若不是南岐皇帝与别国勾结,联手攻下泽钺,如何能分得几座物产丰富的城池?

    加上又四处征战,吞并了无数小国。

    这些年,南岐暗地下搞了不少小动作。

    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讨伐东陵,多半是对萧玄奕有所忌惮。

    而今他们倒越发猖狂,气势越发嚣张,竟然敢试图挑起东陵内乱。

    屠戮见皇帝动了怒,原本还有禀报的事,一时也不拿捏不好分寸,只能默默着立在殿中。

    过了许久,皇帝愤怒的情绪才逐渐平息,他望着殿中踌躇不安的人,道:“你还有何事禀报?”

    “微臣在追查南岐细作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股势力,在暗中打探泽钺五皇子的下落。”

    “五皇子?”皇帝蹙眉,“二十年前泽钺皇朝被破,那些皇子公主不都死在宫中了么?”

    众所周知,亡国君者,若光复无望,须赐死后宫妃嫔以及公主。

    虽说此乃殉葬,但最重要的一点,却是为了避免妇孺被敌军凌辱。

    皇族尊严至高无上,既然无力胜天,也定要保住最后一丝颜面,不容任何人践踏。

    而皇帝与众皇子们,必须战至生命最后一刻,与国家共存亡,若实在不敌,便以死明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