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娱乐:从一首晴天开始的顶流之路 > 第59章 真迹还是赝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义的这幅作品名叫《黄山行》,通篇都是行书,气势遒劲,赏心悦目,在书法界十分有名。

    他本身就以行书闻名于世,这部《黄山行》写于大夏朝665年,当时的王义四五十岁,正是书法功力炉火纯青之时,当时一写出来便震惊了世人,被书法界誉为大夏朝四大行书之一,算得上他的巅峰之作了。

    如果这是一幅真迹,其价值的确很高。

    “怎么样王先生?”

    朴志晟看向王启航。

    王启航看了苏夜一眼。

    他是知道苏夜请他来的目的的。

    可面对着眼前这幅作品,也只能如实回答,“是的没错,这的确是我先祖的真迹。”

    王启航看的很仔细。

    每一个字,一撇一划,以及笔锋笔力等等,全都仔细端详过了。

    而作为王义的后人,他们王家历代自然也都研究过先祖的笔法,并且总结了很多王义真迹的特征写成手册,传给后人。

    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眼前这幅《黄山行》基本都找不出任何问题。

    “看来,这应该就是王义大师的真迹无疑了。”

    见到连王启航都发话了。

    众人也不由点头。

    朴志晟也明显心动了,眼神之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火热。

    《黄山行》这部书法作品,很多人都以为已经失踪。

    最近一次出现,都是一百多年前。

    没想到,竟真被金政基给弄到了手。

    “有王启航先生这番话,我也放心了,不过说来,还得感谢苏小姐,苏小姐,好人啊。”

    金政基微微一笑。

    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苏夜没说话,只是锁着眉,眼神微微闪烁。

    她没想到,金政基这一幅竟然真的是真迹。

    如此一来,她将王启航请来,倒是成全了金政基。

    可就在这时。

    “我倒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玻璃柜中的巨幅书法作品的苏鸣突然开口。

    “哦?”

    朴志晟与王启航顿时看向苏鸣。

    “苏先生对书法也有见解?”

    谁都知道苏鸣诗词写的好,不过书法的话,最多只能算业余级别。

    可所谓兼听则明,多听一点意见也没什么不好的。

    “若论诗词,在下对苏同学那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书法这一块,恐怕还差点火候。”

    金政基也淡淡一笑。

    他早就知道了苏鸣的到来。

    也猜出了苏鸣与苏夜的关系不简单。

    但他并不认为,苏鸣能为这几乎已经盖棺定论的事情,生出什么变故。

    “略懂一些。”

    苏鸣也不客气。

    “那不知苏先生对这幅《黄山行》怎么看?”

    朴志晟问道。

    王启航也看着苏鸣。

    不知为何,眼前这个年轻人,总给他一些神秘莫测的感觉。

    他并不知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实不相瞒,依我看来,这幅《黄山行》并非王义大师的真迹,而是后世之人临摹下来的赝品。”

    苏鸣语出惊人。

    此话一落。

    众人脸色立刻一变。

    尤其是那金政基,在短暂的愕然过后,更是冷笑起来。

    “苏同学是在开玩笑吧?”

    可苏鸣却摇了摇头:“我从不开玩笑,这的确是一幅赝品。”

    “笑话,连王启航都说这是真迹,你却说这是赝品,莫非你在书法上的造诣比王启航还高?或者比这位王义的后人更了解王义?”

    金政基冷冷道。

    这时的他,也顾不上什么风度了。

    这幅作品,不仅花了他不少钱,还是拿下与五星集团合作的关键之物。

    他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朴志晟等人也点了点头。

    确实。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王启航在眼前这幅书法作品面前,都绝对比苏鸣更有发言权。

    “愿闻其详。”

    王启航倒是不在意。

    经验都是总结出来的。

    多探讨探讨,也能让他更加了解自己先祖的作品。

    “众所周知,《黄山行》是王义大师被贬徽州之时所写下的作品,当时的他,因为官途不顺,怀才不遇,内心一定是惆怅孤独的吧。”

    苏鸣淡淡道。

    “你都说了众所周知,这不废话吗?”

    金政基淡漠道。

    苏鸣没有理会他,继续道:“既然如此,这幅书法作品一定体现了王义大师当时的心情,诗词有寓情于景,以诗传情,而作为一位书法家,也可以以笔传情,从字见人。”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之下,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悟。

    就像历代有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写的作品一样,有时候豪迈奔放,有时候又显得寂寥惆怅。

    王启航点点头。

    对于自己的先祖,他自然了解。

    王义虽然是大夏朝有名的书法家,不过仕途不顺,屡遭朝廷罢免。

    《黄山行》就是王义被贬徽州之后,好友带其去黄山游历放松心情时,有感而发所写的。

    苏鸣这时候隔着玻璃柜,指了指眼前这幅书法作品上面的文字继续道。

    “如果你只看字,那这幅书法上面的字,的确与王义大师的字体很像,甚至可以达到无二的地步,但你将目光放远点看整幅作品,看内在的东西,就能发现,眼前这一幅只能称作形似而神不似。”

    虽然现在的人,都没有看过《黄山行》真迹,甚至没有照片比对,毕竟真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失踪了。

    但通过王义的其他作品,以及当时之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也能看出一些东西。

    当时的一些文坛大佬,书法界的牛人的评价是。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感人至深,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一听苏鸣这样说,王启航与朴志晟也似乎发现了不对。

    单看每一个字,好像的确没什么问题。

    可整篇来看,总显得有点不是那么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中,又兼具苍凉悲情。

    说到底,就是显得太过刻意,刻意的去模仿,而丢失了其中的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这种东西,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普通人或许也看不出什么,但他们本身在书法上的造诣就很深,被苏鸣一提醒,自然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