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贾环轻笑,现在的探春,也有底气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说烦了,真好。
贾环在探春的引荐下,和新来的四位姑娘相互认识了一番,并不与她们深交。
他毕竟是男子,年纪一年大似一年了,有些事是该避讳的,可不能忘记了。
宴席设在会芳园,入席之前,贾环和众姑娘们先去见了那位极受人喜爱的刘姥姥。
此时的刘姥姥在王熙凤的院里,两人正说起王熙凤家大姐儿的事。
贾环撩开门帘走了进去,抬眼就看到一身珠光宝气的王熙凤,和坐在她脚边那位一身布衣裙,头发花白,肤色黝黑的老妇人。
一见有人进来,而且还是这样一位风姿无双的人儿,刘姥姥忙站起身来,露出讨好的笑来,待看清贾环的相貌后,那笑容竟满是真诚。
王熙凤亲自迎上前,同贾环行礼,口中笑道:“哎哟哟,今儿早上,我这窗外喜鹊就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吵得我头疼。平儿同我说,今儿家里定是要来贵客了,原来是应在你这里呢。你可是好些日子没来了。”
贾环笑道:“二嫂嫂应该听到消息了,大军即将凯旋,我这个户部侍郎,也该功成身退了,可不就有空来看看你们了么?”
王熙凤一甩帕子,笑道:“?悖?蚨?揖吞?颐羌溢龆??倒?耍?缃袼?掷锏幕疃?苍诼??慕怀鋈ィ?却缶?乩矗??哺没丶页宰约毫恕!
军需官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堆积如山。贾环无法,只得多找人手,贾琏以其精于庶务的特长,被贾环抓了壮丁,招进了户部,成了一个正五品的员外郎,专门负责他这里吩咐下去的工作,算是有了个正经的工作。
为这,王熙凤高兴的什么似的,从她的嫁妆里拿出不少珍品送给贾环,算是谢谢他对贾琏的提拔。
自那以后,每次贾环来荣国府,王熙凤都会给他,她所能拿出来的最高规格的待客之礼相待。
除此之外,对赵安人和探春,更加的照应几分。
只是如今,大军归来,贾环军需官的工作怕是要没了,依附于他的贾琏受到的影响最大,也不知之后要怎么办,才有王熙凤的此番试探。
贾环听出她的言下之意,笑道:“二嫂嫂放心,琏二哥对算数极为拿手,这两年在户部时,做了不少实事,陛下都看在眼里,等我这边结束了,琏二哥怕是就要升上一升了。”
王熙凤一听,哪有不高兴的,忙要行礼谢过贾环,被贾环拦下了。
“都是自家兄弟,相互扶持才是正经,只是到时候,我可是要讨琏二哥一杯喜酒的。”
王熙凤连连道:“应该的,应该的。”
两个简单的寒暄过后,贾环这才看向刘姥姥。
刘姥姥忙拉了下板儿,双膝一弯,跪下,恭恭敬敬的给贾环行礼:“请殿下安。”
贾环笑道:“多年不见,姥姥身子可还好?”说着,上前亲自扶起刘姥姥和板儿,令她们坐回凳子上。
刘姥姥一老脸笑成了菊花,几乎看不见一双眼睛了。
“托殿下的福,民妇身体好着呢。”
贾环笑道:“姥姥从乡下来,可否为本殿下说一说这些年间,百姓们和之前可有什么不同?”
这个话题,刘姥姥可太喜欢说了。
昨天在贾母那里,她就没少说起这些事来,如今不过是再说一次而已,更何况,现在听她说这些的,还是传说中,那位为他们带来高产作物的忠烈亲王妃殿下,这让她的谈兴更浓了几分。
“我们家红苕种得多,有三亩呢。玉米只种了半亩,这两种都不挑地儿,都是在下等田种的,收成却极好,一亩地最少都有六百斤。单只这一项,今年咱们村的人都不怕饿肚子了。”
贾环很是欣慰,红苕和玉米才刚刚在大周的土地上种植,产量自然不如后世经过几代培育后的那般高产,但就是这样,也足够大周的百姓们不必再饿肚子了。
在刘姥姥说完村里的事后,惜春双手托腮,脸上有着向往之色。
“三哥哥,我想把红苕和玉米画下来。”
贾环笑道:“这自然没问题,不过现在,红苕和玉米都已经被收上来了,你若是想画,要等明年了。”
惜春道:“等便等吧,反正我不着急的,三哥哥记得到时候提醒我一下就好。”
这点要求自然没问题,贾环不仅自己记下了,他还让平时负责为他记一些琐事的钱兴也记下来了。
等到来年红苕和玉米快要收成的时候,即使他自己忘记了,也会有人提醒他的。
刘姥姥的到来,让贾母和她们这些久居深宅内院的夫人小姐们,好好的说笑了一回。
贾环回府前,给了刘姥姥二百两银子,并一些庄子上新培育出来的红苕和玉米种子。
“这些种子是庄子上精于农事的积年老农培育出来的,产量或可以比今年的高上一二成,老人家带回去试种一种。”
刘姥姥高兴坏了,收下了种子,却拒绝收下那二百两银子:“咱们庄户人家,最看重的,还是粮食,粮食在咱们眼里是无价的。有这两样已经足够了,可不敢再拿殿下的银子。再说了,姑奶奶和姑太太(王夫人),老太太都给民妇赏了银子了,有一百多两呢,已经足够我们一家子几年的嚼用了。”
贾环笑道:“老太太赏的是老太太的,二嫂嫂赏的是二嫂嫂的,我给的,可不单单是赏给您老的。这两样种子,到底是新培植出来的,究竟产量能不能达到预期,谁也不知道。我给你这些种子,是想请您老在种植的时候,帮我记录下新种子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这些银子是酬劳。”
贾环这么说了,刘姥姥没再推辞,千恩万谢的收下了,决定回去后,让女儿女婿给这位王妃殿下设长生牌!
刘姥姥可不傻,红苕和玉米的高产已经传遍京城内外,因着粮种不够,真正能种上的人家并不多,更别提这些新培育出来的,产量还要再高上一二成的种子了。
刘姥姥知道,只要王妃殿下往外一说,想做新种子记录工作的人怕是会挤破头的抢。
王妃这么说,不过是看在自己这两天彩衣娱人的份上,想要接济她家,又怕她抹不开面子罢了。
回到王府,收到司徒烈的信,知道再过一个月,司徒烈会率先回京,大军则是要到来年开春后才会回来。
正好明年六月是当今三十整寿,恰逢大周军队大败北狄,活抓北狄王,这等大事,当然要好好的庆贺一番了。
这日,程广平前来回禀:“殿下,南边送信来,说是前些年派出去的海船回来了,带回了一些东西,其中有几样和殿下说的东西挺像的,船老大怕殿下等急了,便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到王府来了。”
说着,把手里捧着的一个包裹递给了贾环。
贾环接过来看看了看,其中果然有他当初给随船领队画的图册上有的,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土豆和橡胶等物,以及一些他记忆里,十分有用的植物的种子。
贾环很高兴,后世高产的三大粮食作物,终于集齐了,接下来,就是努力研究杂交水稻了。
作为地道的华夏人,主食没有稻米怎么能行呢?
至于说杂交水稻不好吃?对于一个靠天吃饭,稍不注意就要饿殍遍地的时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填饱肚子为上,想吃好的,还要等大周百姓再不会饿肚子以后再说吧。
拿到了这些远渡重洋,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大周的好东西,自然要让它们赶紧在大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收到这些种子后,贾环连夜把这些植物的特性,大致的种植方法写下来交给一直奉命为他试种新植物的那个庄子的庄头,让他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那庄头十分高兴,经过红苕、玉米和其他一些作物的种植,庄头心里十分肯定,凡是忠烈王妃殿下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了却了一桩心事,贾环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在王府里好好的当了一段时间的咸鱼后,终于又有事情找上他了。
几年间,他们这几个少年少女偶然间建起来的“春蕾诗社”,并没有因为大军的远征而停办,甚至因为其中有几位是姑娘们的相熟之人,而对这次大军的战事格外的关注。
其中还曾有三期的主题,就是以大军和战争相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春蕾诗社”的名声偶然传到了外面。
好在这次的诗社里没有贾宝玉这个大嘴巴子,姑娘们的佳作并没有被传到外头去,算是保住了姑娘们的闺誉。
虽然知道贾家的这些姑娘都是文采风流的人物,真正见识到各种风格的诗词文章从她们的笔下问世时,贾环是吃惊的。
这些钟灵?秀的姑娘们,如果生在他所在的那个年代,妥妥的是诗词大家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