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死对头 > 第 42 章 对上绝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少祯一脸懵地转过来,摊着双手看向郑伯焉,全身上下仿佛都在说——您从哪儿看出来的?

    偏偏郑伯焉还火上浇油:“看样子容庆已经迫不及待要分享给大家了,请吧。”

    韩少祯只得站起来,装模作样地一边走,一边沉吟:

    “咳咳,学生觉得,此情此景,若是随便作些什么诗,实在有辱这山光水色。”

    “不如,学生便吟诵前人名作,抛砖引玉吧。”

    说完,也不等郑伯焉答不答应,立刻吟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首《秋词》,吟诵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郑伯焉挑不出毛病,只得放过他:“算你过关,但‘西’字组不能加分!”

    “还有谁来试一试?”

    裴云潇诗赋只是半吊子,这种时候,恨不得立刻隐身,降低存在感。

    感觉着郑伯焉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视全场,裴云潇内心忐忑不安。

    突然,她余光瞥向身边的李延,眼前一亮!

    “李学兄,你诗赋一向不错,我们可就靠你了!”裴云潇转过身去悄声鼓励。

    她早看出李延应该是想出了什么诗句,却不知为何一直犹豫踌躇,反倒不停地观察自己的反应。

    略一细想,裴云潇就明白了。

    李延在梁泽、王森身边追随时,自然不能抢他二人的风头,这是做小弟的“智慧”。所以他下意识也会认为,自己也是这样。

    果不其然,李延受宠若惊地惊讶道:“让我去吗?”

    “当然!再不去我们就要输啦!”裴云潇推了他一把,将他推出了亭子。

    李延这才整了整衣冠,脸上扬起几分喜悦。

    “院首,学生也有一首。”

    “才识春风面,

    秋色恰正浓。

    应知勤学早,

    光阴太匆匆。”

    “中规中矩,但其意可嘉。”郑伯焉点评道:“时节如流,学海无涯,望各位都能谨记。”

    “谨遵院首教诲!”学生们纷纷起身受教。

    见李延得了赞扬,裴云潇悄悄松了口气——总算交差了!

    却不想,这边心里的石头才放下,那边宋珏的声音好巧不巧就传了过来:

    “逸飞,你可有什么心得?”

    裴云潇的诗赋在诸学生中并不突出,越是这样,宋珏越要时不时的考她,以激励她进步。

    裴云潇刚刚被赵希哲缠着,一个字也没想。

    如今陡然被点到名,一片空白之下,眼中只能看见蓼芳亭周围的菊花,急中能生智,连忙道:

    “老师,学生不才,只得了两句五绝,还未能成诗。”

    “无妨,说说看。”宋珏鼓励道。

    裴云潇顿了顿:“学生来到吴州后,听友人说起,枞山顶上的这些菊花只在秋天盛开,其余草木皆已凋零,它却能抵御冬日山上的严寒与霜雪。故而刚刚得见,便想出两句。”

    “不并百花丛,

    无名对霜风。”

    宋珏面露赞赏:“还算不错,两句便将这无名野菊的习性与风骨道出,基调已定,气韵已成。后面的两句要好好想想。”

    “其他人呢?若是能接续这两句的,也可以说出来。”

    众学子又齐齐冥思苦想起来,接续诗句可比自己做要难多了,韵律要一致,意境更要契合。

    宋珏和郑伯焉等了片刻都不见有人对出,正打算指点两句,却见唐桁走过来,作了一揖,沉声道:

    “院首,老师,我有两句,想请诸位先生与同窗指教。”

    “你说。”宋珏眼睛一亮。

    唐桁可是他这么多年来受过的寒门中最有天赋的学生,可以说,他对他寄予着厚望!

    “刚刚逸飞师兄的前两句为:不并百花丛,无名对霜风。学生则接——

    沉睡经春夏,

    一醒遍山红。”

    诗句落地,郑伯焉和宋珏不由自主地对视一眼。

    唐桁此句,接得不可谓不妙,甚至将裴云潇原句的意境更上一层。

    诗如其人,映射心境。唐桁短短两句十个字,胸中傲然之气已显。

    裴云潇也是一脸的惊喜和激赏。

    唐桁接续的这两句,仿佛就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寒门农家子,身世悲苦,沉寂多年,厚积薄发,一醒惊天下!

    五个组的比试正式结束,裴云潇的“北”字组毫无意外地拿到了魁首,唐桁“中”字组得了第二。

    眼看黄昏将至,郑伯焉招呼着众人下山返程。

    回程的时候,马车并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依照着郑伯焉的意思绕道吴州城外的村庄。

    看样子,郑伯焉依旧还坚持着要在书院推行农学的观念。

    马车途径田垄旁,满目尽是干涸开裂的田地,还有枯死的麦秆。

    一众学子的脸色都不由得变了,就连平日里不怎么喜欢上农学课的人,也都愣怔地看着,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郑伯焉的声音从车外传来:“见惯了吴州城的夜夜笙歌,习惯了平日里的衣食富足,沉湎于同学间的鸡毛蒜皮……何为天下之任?何为以民为本?”

    “诸位学富五车,下笔如神,经世之训信手拈来,妙手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可你们会说、会写,却不会看!”

    “现在便借此好生看一看,这才是天下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生活!也是这四海之内最多人的生活!”

    裴云潇撩着车帘,甚至不忍直视那一片残枯狼藉的景象。

    去年的冬天,就没有下雪。今年的一整年,更是几乎日日旱天,未有雨滴。

    江南还好,山间水源颇丰,但水量也已不及往年,这才有唐桁当日在唐家庄建造提水车一事,青山县今年也勉强有好收成。

    可吴州没有唐桁,没有水源。

    不对,是有水源的!

    只是早已被圈进了世族庄园,养得吴州城的豪族大户富得流油,普通的百姓只能靠天吃饭。

    老天爷若是不仁,他们就只能等死。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现下颗粒无收,那即将到来的冬天,他们怎么办?

    回到书院,裴云潇和唐桁同行。

    还来不及进屋,就遇上了等了一天,着急从屋里冲出来的锦妙。

    “小公子,蒋颐谦的事,有眉目了!”

    “别急,坐下说!”

    锦妙一向风风火火的,如今更是气喘吁吁,不知道是得了什么消息,这么着急的过来。

    唐桁也跟着坐下旁听。

    他和韩少祯都知道裴云潇在查蒋颐谦。只是他们都以为裴云潇是为了蒋颐谦差点罚她去三圣堂的事情。裴云潇也没有澄清。

    “小公子不知道,这件事要不是属下机灵,恐怕就要被锦年那个榆木脑袋漏过去了!”锦妙端起桌上的茶,缓了口气。

    “我们查了那个蒋颐谦这么久,祖宗十八代都要翻出了了,都没找到什么特别重要的消息。

    结果我突然想起之前查到蒋颐谦从前一个同窗的时候,打听到他二人是在吴州会县结识的。那里不是蒋颐谦的老家,我们都没当回事儿。可我觉得还是应该去一趟。”

    “谁曾想真叫我给说中了!”锦妙激动道。

    “我们在会县遇到了一个产婆,她说她曾给会县一户姓钟的富商家接过生。因为接生下来的男孩儿落地就夭折了,钟家仁善,还是给了她很多钱,所以她记得特别清楚。”

    “据那产婆说,钟家的姑爷,就是姓蒋。我们把蒋颐谦的画像拿给她看,她也说就是这个人!可等我们找到那个钟家,公子猜怎么着?”

    “那钟家早在三年前就因为一场大火被烧成一片废墟了!”

    “什么?”裴云潇抓住一个关键的字眼:“你说三年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