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养儿防老 > 第18章 艰难的家长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团圆沉浸在对周围的一切的新鲜感里面。

    这对她来说,是第一次离家开始住校生活,第一次吃上学校的食堂,第一次住在学校的宿舍,第一次开始集体生活,第一次跟同学几乎二十四小时相处。

    但是新鲜感没多久,随着课程的展开,团圆却开始烦恼起来。

    原来在小学学习期间,团圆的基础打得很差。

    老李忙于生计,疏于对她的学业指导,别说帮她批改作业,甚至连她每天是去了学校还是逃学在外面玩一整天都不是十分清楚。

    小学学校的老师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子,自然对团圆的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也对她采取放逐不管的措施,就连校长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不是为了给自己减少工作量,而是既然已经知道老李和团圆的艰辛,心里便十分不忍再给老李增添多的烦恼。

    再说,老李一个人照顾团圆长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能顾得了团圆温饱已经很难得,怎么好要求老李肩负起团圆父母的责任督促她每天准时去学校呢。

    还有一点就是,老李自己也没有上过几天学,假如要求老李帮助团圆完成作业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所以一般学生有旷课或者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学校都会叫家长,而对于团圆旷课的情况,也不会通知老李,除非是团圆损坏了学校的物品。

    久而久之,团圆也对自己旷课的情况不以为意,隔三岔五就自己躲在道场或者田地里,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再跟其他孩子们一起回家。

    老李后来听别人说起在上课期间看到团圆一个人出现在道场或者天地里,也就知道了团圆旷课的问题。

    之后老李问过团圆几次,可是团圆怎么都不说话,最后被问得急了就开始大哭起来。

    看着这个父母都不管的孩子,老李也不忍苛责,反而觉得团圆现在这样都是大人的错。

    假如老李知道这将会对团圆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概就算打骂也要把团圆打骂去学校吧!

    只是,有时候人不经意的一个决定就可能会对后面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正如有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也可能会对人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的变化并不是一瞬间发生的,在那之前,或许已经有了长年累月的累积。

    其实初中一年级的老师对待学生并不严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也很有耐心。

    毕竟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别说学生们,就是老师们也并不是每天都会去学校上课,遇到农忙时节,老师们会自行调课,有时候一天都是语文课或者一天都是数学课也不是稀奇的事。

    至于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在当时的小学里面是不存在的,最大的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科目的老师。

    甚至有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老师去了当地小学,任职一年后就离开了,这些老师积累了相应的工作经验,就去了镇上的小学或者中学。

    学生们对新老师有了感情,往往在得知老师要离开的消息之后忍不住大哭。

    那时候的村里实在是太穷了。

    初中学校的校长早已经跟学校的老师们开过会,所有人达成了共识。

    这些孩子们都只有十来岁,来自周边的各个村落,但是来日方长,只要他们态度端正,再差的学习基础也都是随时可以赶上来的。

    但是团圆的情况好像比较特殊,她觉得自己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模式似乎很难。

    一开始跟小伙伴分到了一个班,住在一个宿舍,团圆心里很开心,因为可以跟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休息。

    和熟悉的小伙伴一起体验新学校的新鲜,团圆感觉很有趣。

    但是后来又经历了一次分班。

    重新分班后,学校基本上把一个村的孩子们都打散开了。

    团圆和小伙伴也被分到了两个不同的班级。

    刚开始,团圆和小伙伴还会互相跑到对方班级门口,见面聊天。

    到了吃饭的时间也相约一起去食堂打饭吃饭。

    但是随着新学期的进行,学校给安排的学习课程的增多,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开始紧张起来。

    闲暇时间少了,团圆和小伙伴见面的机会也变少了,只能偶尔碰上面聊几句。

    团圆试着和同班同学交朋友,但是因为学习基础不好,成绩排名靠后,加上个子高,团圆只有和成绩同样差的同学们一起坐在后排,其中不少同学来自镇上的家庭。

    久而久之,团圆好像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影响。

    每次去学校前,她都会找老李要半个月的生活费。

    对于名目繁杂的各项费用,老李并不太懂。

    但是他对团圆的付出早已成为习惯,加上在镇上不比在家里,处处要花钱,老李更是对团圆的话深信不疑。

    拿到钱之后,团圆到了学校放下书包就跟镇上的同学一起,去不同的商店里买时下流行的cd,买印有流行明星头像和剧照的笔记本,买新衣服新鞋,买零食,或者买很多小吃......

    仿佛这才是团圆在上学期间感到最开心的事情。

    然而回到了学校之后,尤其是新的学习周期开始后,团圆觉得学校的生活更没有乐趣了。

    学校的课程安排从早到晚,中间只有一日三餐时间,一整天的时间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别的消遣。

    甚至只有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团圆才能感到片刻的放松,于是她睁着眼睛开始幻想自己的未来,迟迟不愿意睡去。

    团圆越是晚上不好好睡觉,白天就越是没有精神。

    上课时间都用来睡觉了,还怎么学习呢。

    团圆的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女孩子每天都这么困,怎么晚上都不睡觉的吗?

    多方打听,才从团圆相识的同学那里得知团圆的家庭情况。

    于是,团圆的老师尝试联系团圆的爸爸,告诉他团圆的学习情况需要家长和老师面谈,希望他尽快安排时间去学校。

    这个时候,刚好李建军的收入情况还算不错,或许开始懂得自己是一个父亲,需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也开始不时地给老李钱,提供团圆在初中学校的花费。

    一切看来似乎都刚刚好,团圆的老师联系他处理团圆的学习的事情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李建军在城里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有张静这个伴侣需要陪伴,有自己的生活需要顾及。

    所以他分身乏术,不能像老家的其他的父亲一样,时刻准备着接收学校老师的通知,更不能做到孩子或者老师的随叫随到。

    有的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家长一收到通知就赶到学校了。

    有的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表彰会,家长也是一收到通知就赶到学校了。

    有的孩子在学校摔跤了感到不舒服,家长也是一收到通知就赶到学校了。

    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跟人起了冲突,家长也是一收到通知就赶到学校了。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家长也是一收到通知就赶到学校了。

    但是团圆呢?

    在团圆的老师起初联系李建军的几次时,李建军总是热情地对待老师的联系,耐心地听老师告知关于团圆的学习表现,虚心地接受老师对他这个做父亲的的批评和建议,更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会尽快安排时间去学校一趟,还不忘客气地向老师表达感谢,多谢老师对团圆的关心和照顾。

    但是团圆的老师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李建军的出现,直到团圆的老师在自己的家长来访列表上把其他家长的名字都划上了横线之后还是没有等来李建军的出现,团圆的老师也忍不住在自己的心里打了个问号。

    眼看着团圆的爸爸怎么也不出现,老师不想放弃团圆,于是尝试联系团圆的其他家人。

    但是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团圆的老师也就打消了让团圆爷爷赶去学校进行面谈的念头。

    毕竟,从团圆的老家到镇上的初中学校,距离可不算近。

    就连团圆这个年龄的孩子们走路都要两三个小时,加上路也没有修,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地,实在不好走。

    遇上下雨天,就更难了。

    要是让一位老人走这么远的路赶去学校,恐怕团圆的老师心里也会觉得不安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团圆一方面在钱财上面的胃口一下子增大,对于学校外面的各种商品感到非常新奇,更是深深地被学校外面的有趣生活所吸引,一方面在学习方面则是更加的丧失兴趣,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一样,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去,每节课只是挨到下课时间,才得以放松一会儿。

    逐渐地,老李觉察到团圆和邻居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

    邻居家孩子从未向家里要名目繁杂的各种费用。

    邻居家孩子回家总是会跟家里谈论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书情况。

    邻居家孩子有时会通知家长去学校参加家长会。

    老李开始着急了。

    老李心想,团圆年纪还小,从小到大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管教,自己这个做爷爷的自认也没有给她足够好的引导,现在团圆突然要自己一个人面对新环境,万一她不适应新环境,万一她结交了坏朋友,甚至万一她被人诱导误入歧途......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可能,老李都不敢想象后果。

    于是老李隔三岔五找人给李建军带话,让他抽时间去学校找团圆老师谈谈团圆的学习情况。

    其实老李对李建军的这种做法还是头一回。

    以前老李不是没有想过让李建军对团圆多加陪伴和照顾,但是都以自己最后放弃而告终。

    要么就是李建军满口答应却迟迟不付诸行动,要么就是李建军推脱自己事情多难得抽出时间跑那么远,要么就是李建军相信老李在家里能照顾好团圆,要么就是李建军借口团圆是个好孩子无需大人过多的干涉和担心。

    然后老李一想到李建军这些年都在城里生活,早就把这个老家抛诸脑后了,也早就把自己这个老爹和团圆这个女儿忘掉了,就感觉到对这个儿子心灰意冷,气得胸口疼,气得捶胸顿足。

    可是这次不同了。

    现在团圆不在老李身边,他看不到团圆每天的生活状态,他也不知道团圆每天认识哪些人。

    太多的不知道不清楚,让他不确定团圆会不会被坏的环境或者坏的想法误导,导致走错路,导致走弯路。

    这在老李这里是不能想象的。

    儿子们从小打到起码有老李这个爹一直在身边,养大了以后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无需老李操心。

    唯独这个孙女,从小孩子起就由老李这个当爷爷的一手带大,直到现在还依赖着老李,最让老李放心不下。

    对待这个孙女,老李没有后悔照顾她,没有后悔养大她,唯一后悔的地方就是没有教育好她的父亲,导致了她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境况。

    李建军知道老李催促他去学校找团圆的老师后,也不是没有想过安排时间去学校,但是手上似乎总是有事走不开。

    经常是这件事刚处理完,那件事又要马上处理了。

    这个酒局刚推掉,那个酒局又找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