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1981:从生产队开始暴富 > 第56章 第一家个体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凌寒准备去一趟市里,比较远,凌寒又是去办事的,可能需要住店,所以找了秦筝,让她开一张介绍信。

    “你要去市里啊,干嘛呀?”秦筝有些奇怪。

    凌寒笑道:“我有个同学在市里,住院了,我去探望一下。”

    秦筝没有多问,带他去了大队部。

    大队部一般情况没有人,秦筝拿出一串钥匙,打开了门,招呼凌寒进去。

    接着又用钥匙打开一个抽屉,里面放着一些文件,还有公章,纸笔啥的。

    这年头大队干部都没什么学问,像郑能量只是识字而已,虽然为了装逼,大队部订了一份报纸,其实他未必看得懂。

    因为报纸的文字表述,跟人们说土话是不一样的,一个字一个字,他可能会读,但连起来什么意思,就有一些晦涩了。

    秦筝为什么能当大队的队副,就是因为她读过书,读到初三,但没毕业,就下乡当了知青。

    所以要开介绍信或者证明书什么的,涉及到要动笔的工作,大队部统一交给秦筝。

    秦筝拿出钢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了凌寒外出的事由,大队部予以通过,然后签名盖章。

    “谢了筝姐。”凌寒收好介绍信。

    秦筝拦了一下,问道:“小寒,分田到户的事,真的是温书记亲口对你说的?”

    “听话听声,我听温书记言语里透出了这么个意思。”

    “透出个意思有什么用?”秦筝柳眉微蹙,觉得凌寒太年轻了,她小时候也是出身干部家庭,后来父母出事,她才下乡的。

    所以她从小就知道这些领导说话,从来不把话说透。

    事情要是成了,他就是高瞻远瞩,事情要是成不了,他就当自己没说过,你要非赖到他身上,他就说你理解错了他的意思,思想觉悟不行,还需加强锻炼,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进步了。

    “筝姐,分田到户这是历史的趋势,等着吧,过不了多久,文件就会下来。”

    “呵,文件下不下来,你说了算?”

    凌寒笑而不语。

    转身离开大队部。

    要去市里办事,他就没给苟富贵和朱招娣带艾皂,从公社到市里,中途还要转车,到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午了。

    市里不愧是市里,东瓯不愧是东瓯,商店随处可见,人们的穿着也时髦了很多,喇叭裤和蛤蟆镜的穿搭已经出现,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化妆的女性。

    无怪乎当年干部南下,一些北方的干部来到东瓯,直言东瓯在搞资本主义。

    所以东瓯一直都在黑名单里,82年之前,虽然环境比较宽松,但时不时也会来一次大扫荡。

    凌寒走进一家百货商店,看到柜台上镶裱着一张营业执照,上面有工商证字第10101号。

    我勒个去,改开之后第一家国家批准的个体户。

    “同志,你需要点什么?”

    凌寒面前出现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便是这家店的主人章华梅。

    “给我拿点饼干,再来一瓶豆奶。”

    过了一会儿,章华梅拿了饼干和豆奶过来,凌寒便在她店里吃着,随口问道:“阿姐,市里有没有什么塑胶厂?”

    “有呢,好几家呢,你找人吗?”

    “不是,我想让人帮忙做一些塑料包装。”

    章华梅稍微打量了凌寒一眼,笑道:“你是哪儿来的?”

    “桃源县。”

    “倒也是够远的。你们单位是做什么的?”

    “做日化品的。”

    章华梅倒也热情,给他指了几个工厂,规模大小不一,有国营的,也有私营的。

    现在东瓯市里的私营企业并不少见,尤其乐青,还有乐青底下的五柳镇,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灾之地。

    桃源县离市中心比较远,所以相对来说经济落后一些。

    凌寒吃完,让章华梅给他拿了一包华子,6毛。

    接着按照章华梅给他说的,跑了几家塑胶厂,小的厂子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要么专门做塑料盆,要么专门做塑料凉鞋,凌寒要的东西做不了,大的厂子有点店大欺客的意思,凌寒需要的量不多,根本不做。

    转了一圈,凌寒就把目标锁定不大不小的塑料二厂。

    厂门口是两扇大铁门,没关,凌寒堂而皇之的进去。

    “喂,干什么的?”一个厂工突然叫住凌寒。

    东瓯语言比较复杂,主要方言就有八种,东瓯市区主要说的是瓯语,跟凌寒平常说的不一样。

    但他知道东瓯说瓯语的,一般都把别的方言称为鸟语,尽管瓯语出了东瓯,也会被人当成鸟语。

    鄙视链就是这么奇怪。

    为了避免露怯,凌寒来了一口似是而非的沪上普通话:“喂,阿拉上海宁啦,你讲普通话。”

    厂工也不知道沪上的普通话是什么样的,也来了一句普通话:“说的什么鸟语,你这普通话说的一点都不biu准,没读过书吧?”

    凌寒:“……”

    “说,干嘛的?”

    凌寒急忙掏出华子,给他递了一根,笑道:“我来找你们厂长,在吗?”

    “找我们厂长什么事吗?”厂工看着凌寒递来的华子,觉得他身份不一般,说话客气一些。

    “我跟你们厂长谈点业务。”

    “你什么单位的?”

    “沪上二轻局。”

    厂工纳闷:“怎么跑到我们这边来了?”

    “赶紧带我去见你们厂长,这事很大。”

    厂工疑惑的看了凌寒一眼,但还是决定带着凌寒去见厂长。

    一会儿,来到厂长的办公室。

    “老万,沪上二轻局来的。”

    万厂长挥了挥手,让厂工先出去,看了凌寒一眼,一时搞不清楚对方什么身份,笑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吴彦祖。”

    “吴兄弟,坐。”

    凌寒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画好的草图:“万厂长,我来是有一笔生意要找你做,像这种塑料管你们厂能做吧?”

    万厂长看着图纸,一头雾水:“这是干嘛用的?”

    我国很早就有口红了,也就常说口脂,但跟现代口红是两个概念。

    管状的口红1884年才出现,娇兰公司出品,国内使用口红的人很少,民国时期主要靠进口,只有一些名媛才能用得起。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万邦集团第一支口红面世,国内女性这才真正开始彩妆的生活。

    万厂长作为一个男人,根本就没见过管状的口红,所以凌寒的草图摆在面前,他也看不懂是什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