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亡国公主要建国 > 第 120 章 第120章 重要的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听是洛都王的信,池晁几人相互看看,纷纷沉默以对。

    他们眼看着容湘连声唤了送信的人进来,甚至起身转过书案,迎上前去接过了信,足见她有多期盼那位的来信。

    陛下姐弟情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这些时常在跟前的臣子大都见识过她对这个弟弟的无限纵容,至今都不知这份纵容是否有上限,估摸着应该是没有的,毕竟洛都王一应用度待遇和她是等同的,除了必须遵循的一些服饰、礼仪上的规定,以及洛都王并不打理朝政外,真没见过有何区别。

    容湘拿着信边往主位走边看,经过池晁时顺手就将信递给了他:“景兴和汝安都看看,凤凰说了吐谷浑部的情况,写得比较详细。”

    池晁一愣,抬眼只看到她转过书案的侧影,在她视线回转之前,他忙低头看信,只见小纸条上被极小的字写满了,打头写的就是叙别情、诉思念的话语。

    这……弟弟给久别的姐姐写信,先写这个也……正常吧?

    池晁忍不住抬头看向主位,得,这位又批奏折去了,显然没将这几句话放在心上。他拿信的手僵了僵,心里着实有点尴尬,信件乃十分私密之物,可这位浑不当回事,因为信中写了旁的事,所以直接就给臣下过目了,哪怕誊抄一下也好啊!

    可怜洛都王写信时的一片思念之情了,他这阿姐根本没当回事呐!

    “怎么了?”赵归在旁见他盯着信眼神发直,还以为信中写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便靠近些低声问道。

    “无事。”池晁暗责自己多管闲事,人家姐弟俩如何,轮得到他操心吗?他整了整心绪,这才认真去看信,看完后又转给了赵归。

    赵归和容湘一样,看信时只关注想知道的内容,所以对牧荣淳开头那几句干脆掠过了。

    “如何?”容湘批完手里的奏折,放到一边后抬头问道。

    “臣以为,可命人调度物资了。”赵归先出声,尽显凶恶的脸上浮现些笑意,“有贺思安在,与吐谷浑结盟必无差池。”

    池晁赞同地点点头,同朝为官几载,虽然贺铭恩是在文史院,但此人于商谈一事上的本事的确厉害,按信中描述的吐谷浑部现状,结盟一事已是板上钉钉。

    “诚安,早些准备日常物资吧,以思安的性子,多半会许给人家这些。”容湘看向段忠。

    段忠,字诚安,两年前新成立工业部时,他又从民政部调到了工业部,现任右侍郎,和赵归、姜还的品级一样。

    “是,陛下,臣明白。”段忠应道。

    “汝安、佑度,待结盟内容传回来后,将吐谷浑部也纳入备战计划,你们私下商量,看看是否要派个军师或是将领过去?”容湘又道。

    “是,陛下。”两人齐声回答。

    在座的人哪怕不负责备战之事,此刻在心中勾画了一下地图,也对和吐谷浑结盟乐见其成。

    “至清,”容湘的语气忽然发沉,引得众人心头一顿,皆凝神看去,只见她放下笔活动着手指,能听到指节发出轻微的声响,“先前让你整理的那些案卷,可汇总好了?”

    “回陛下,尽皆齐备。”闫淮垂眸道。

    “很好!”她赞了一句,继而扫过在座的几人,神情一改方才的轻松,显出几分冷酷威严来,“今日召你们几人来此,重点要说的是另一事。”

    众人洗耳恭听,神情都跟着严肃起来。

    “华夏立国至今五年零五个月,自第一次开考取才至今,共开考六次、取才六百八十七人,经考察合格授官者六百五十余人,其中于地方任职者三百九十余人,于洛都任职者二百五十余人,听来甚多,然对比华夏所辖之地,仍空缺严重。”

    二百五十余人多吗?确实多,但只洛都的各部各院各府,却连定额的官职都未补足。随着国内各项事务陆续步入正轨,人手短缺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容湘这几年又新成立了民政部、工业部、教育部,所需要的官员就更多了。

    至于地方任职的三百九十余人,这其中是将各州府县的主政官员、属官全部算在内了,哪怕很多地方的属官并不是通过洛都考试任命的,有的是委派到地方的主政官员举荐的,有的是地方自行组织考试录取的,可最开始只要上报了,碍着那时人手短缺,凡是经查证品行上没有大毛病的,容湘都大笔一挥认可了,还命人制了官服印信发下去。

    实打实地说,这六百五十余人仅仅是明面上的官员,容湘这里还有一部分领着俸禄、不便宣告于外的官员,且人数也不算少。

    而这不过是华夏的文官,边境戍守的军队、各地大大小小的将领,这些武官尚且没有列入其中。

    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一人一城的事,这需要各行各业、整个国家的所有人一起努力,容湘从不怕人多,也不怕官多,别说几百人,便是几千人上万人,又不是供养不起,这华夏如今几十万的军队,不是照样养得壮壮实实?

    她怕的是,这供养出的人成了蛀虫,又贪又毒,还蠢得让人想抽他们!

    “但……官员空缺,大可每年开考取才补充,并不意味着品行不佳、操守欠缺之辈,朕也要因缺人容忍他们占着位置,这一点朕希望你们都能明白,也能谨记于心。”容湘眼神倏然冷厉,“吏部,即日起与督察院联合办公,对着案卷将你们那里存的官员档案挨个给朕清查一遍,凡违反律例者,一律登记在册,移交给刑部议罪。”

    书房内针落可闻,她的声音冷如冰碴,解宣自来到洛都后,还是头一次看到她恼怒至此,显然,此事犯了她的忌讳,一旦查实,定罪处置时绝不会手软。

    一个新建立的国家,居然在开国未久就如此严厉地抓吏治,解宣顿时明白了她对官员的态度:“宁缺毋滥”,唯此而已。

    “在案情尚未明晰之前,胆敢泄露消息致使谁为避罪逃之夭夭的,呵,当以同罪论处。”容湘冷笑一声,“诸位爱卿莫要辜负朕的信任,也请看管好身边的人,切莫累及自身。”

    “是,臣等遵旨。”池晁打头,六人起身行礼。

    不愉快的事情说完了,几人先后走出寝宫殿门,个个面沉如水朝外走去,直到出了院门,才放缓步履。

    “要起风了啊!”池晁抬手接住从附近花圃飘来的花瓣,幽幽一叹道。

    “风再大也吹不到内阁大人,不是吗?”姜还轻笑着开口。

    “宁安这次的差事不轻松啊,难道不着急?”池晁亦回首一笑。

    姜还挽了闫淮,不紧不慢告别:“那我们就先行一步了,内阁大人慢慢赏花?”

    池晁对着两人的背影笑意一滞,赏哪门子的花,满朝这么多官员就属他最忙了,他们这些人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便好,他可是要总揽各部事务的啊!

    想到他桌子上还堆着的几摞奏折,池晁吐了口浊气,肃着脸冲另外三人拱手:“公务繁忙,我先行一步,三位自便。”

    三人还礼,直起身时均对那匆匆离去的人影投以同情之色,无人计较他方才板着脸、语气生硬的态度,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位是真的很忙很忙,谁让现在就他一个内阁大臣呢?

    各部尚书至今都空缺着,距离下一位内阁出现恐怕遥遥无期,偏偏各部各地的事务近两年越来越多,可不就忙得脚不沾地了?

    “汝安,你说……这次是不是要撸掉些人了?”段忠喃喃道。

    赵归发出个鼻音应了:“陛下从不会让人占便宜,况且,有些人确实做得过分了。”

    这几年,华夏各处都在蓬勃发展,随着新兴事物不断涌现、高产粮种大范围推广,百姓们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过了,即便是地少的人家,做点小生意或找点零工也能保证衣食。

    但凡走出去看看,不管哪里都是欣欣向荣之景,许是生活条件、物质水平渐渐好转,且还在飞速发展变化,反倒掩盖了一些丑恶之事。

    赵归无意间看到过,之后命人多加留意,果真得知了一些,虽不算大恶,于他这样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来说,确实称不上大事,只是觉得有些不屑、作呕,加之也没拿捏到什么证据,所以不便向陛下禀报。

    其实,他没想过陛下会在意这些个小事,谁知这回却猜错了。

    “汝安,你这话的意思是……得知了什么?”段忠转头看他,颇有些惊讶之色。

    一旁没走的解宣同样转眼看来。

    赵归点了下头:“之前知道一些,有人利用手中权柄为他人牟利,可惜没抓到证据。”

    “也不知陛下是如何知晓的?仿佛所知不止于表面。”解宣道。

    段忠和赵归碰了下眼神,没有回应这句话,两人从很早以前就是容湘安插到庆国的人,自然知道她手中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两个。

    “静观以后吧,朝中恐要震动一番了。”段忠叹息一声。

    赵归说过便算,掠过此事看向解宣:“佑度兄,可要去兵部议事?”

    “应有之义,汝安兄请。”

    按年岁算,解宣还比赵归年长一两岁,两人因西征备战近来相处颇多,相互熟悉后便这般称呼了,一个世家子一个泥腿子,彼此还挺投契的。

    段忠看两人离开,想着还得准备物资,便也紧跟着离开了,不知道贺铭恩那小子都许诺了些什么,洛都附近调度来的可够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