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客宋 > 第四百六十九章故人相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场本来就心怀鬼胎的君臣奏对为刘?的棱角扎的鲜血横流,最终当然是不欢而散。

    赵太炎拉着有些郁郁的刘?离开,刘?叹道:“慕甫,我在尚书右丞的位子上怕是坐不长了!

    本以为新君继位后必然要有一番作为,没想到新君毫无主见,任由耿南仲等人争权夺利。

    都说蔡京王黼等人是为六贼,我对蔡京亦恨之甚深。现在才发现耿南仲之流虽不是祸国殃民,但也是误国误民啊!”

    赵太炎安慰道:“既然朝中施展不开报复,那就暂且养精蓄锐!

    金国的威胁始终还在,凭着这耿南仲之流绝对无法抵住金国!朝廷需要刘兄,刘兄千万不能像在蔡京当政时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呀!”

    刘?无奈道:“慕甫你不在京师,不知道耿南仲之流的心胸有多狭窄。

    今日我在陛下面前如此痛骂耿南仲,耿南仲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想必不久以后我就会被贬入外地了!”

    赵太炎笑道:“造福一方倒也比在汴京争权夺利无所作为要好的多,可惜刘兄不能出镇燕山府路,不然我的心还能再安一些!”

    刘?诧异道:“李伯纪在陕西多年,多有功绩。而且为人刚正,难道慕甫不满意他吗?”

    赵太炎点头道:“伯纪太过刚正,若是手中有充分的实力,自然无所畏惧。

    可惜正如刘兄在朝堂就是独木难支,伯纪更是无法与耿南仲等人相处。

    而且燕山府路直面金国的威胁,燕地汉人虽然需要铁血统治,但也要使用怀柔手段。

    对战金国时更不能正面硬抗,否则我大宋有限的精兵一旦损耗完毕,那么各地皆不可守!”

    刘?听了忧道:“金国铁骑确实彪悍难当,燕山府路危险重重,是以朝廷还在大力经营河北防线。

    不过值得忧心的还有河东路,就在前几日,河东宣抚副使种师道因为与蔡京等有旧,命以左卫大将军致仕。

    种师道的能力毋庸置疑,慕甫也对种师道赞誉有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种师道可谓是个善战将军。

    如此紧要之时,耿南仲却凭这子虚乌有的书信证明种师道在宫廷政变中与童贯相勾结,实在是过分。

    还有兵马都监王禀,在童贯麾下征战多年。童贯身上的战功,多是王禀战出来的,如今也要问罪!如此一来,河东的守务为之一空,河东甚是危急啊!”

    赵太炎一愣,道:“种彝叔致仕了?”

    刘?点头道:“种师道如今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不然也不会从他身上联系到蔡京!”

    赵太炎一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想到胸有千壑的种彝叔已然七十了,果真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呐!

    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虽然身具高位,却处处难如意,且随他们去吧!”

    刘?犹豫了一下道:“其实只要慕甫你可以进入政事堂,那么耿南仲等人绝对无法与你抗衡!”

    赵太炎摇摇头道:“没有陛下的支持,我就算是坐了相位,也是处处制肘。与其弄得天下皆敌,不如独守边疆!”

    刘?苦笑一声道:“慕甫这是效重耳在外而活啊,不知我自请去河东怎么样?”

    赵太炎喜道:“那就太好了,如此一来,河东安也!”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宇文虚中就找了过来道:“慕甫不愧是为太师,到底是事务繁忙,想要见慕甫一面倒是千难万难!”

    赵太炎喜道:“原来是宇文兄,听说宇文兄不久前由四品的中书舍人升为了从三品的太子詹事,真是可喜可贺啊!”

    宇文虚中哈哈一笑道:“我怎么听着这个可喜可贺让人觉得这么惭愧呢?

    同科的状元贾兄如今不过是从三品的保和殿学士,而慕甫你却是正一品的位极人臣的太师呀!”

    赵太炎看了看道:“贾兄呢?怎么没来?”

    宇文虚中笑道:“贾兄一向清贫,不过为了这次的重聚也是豁了去了,正在顺风会所里张罗呢!”

    赵太炎轻笑道:“在顺风会所还要贾兄张罗什么,当成自己家不就得了!”

    三人一行出了宫门就各自在侍从的手上接过了马匹前往汴京,如今汴京之中因为战争的缘故,武风渐渐的盛行起来。

    不少文官,特别是出自陕西等边陲之地的文官大多都学会了骑马,就是射箭有的也能露一手。

    为此,大宋的马匹需求也多了起来。相当的一部分衙内为了一匹好马可以一掷千金,赵太炎注意到了这种情况,让今年的竞技大赛将赛马列上了赛事。

    一行到了顺风会所之后,贾安宅已经受到了消息,带着几人出来迎接。

    赵太炎突然看到了一个熟人,当即笑道:“张使君,一别经年,不知近来可好?”

    来人竟是原济州知州张叔夜,张叔夜前些年的官场生涯很不顺畅。

    当年还是赵太炎刚中进士的那会,张叔夜从弟侍御史张克公曾弹劾蔡京,使得蔡京相当狼狈。

    蔡京因而与张氏结仇,并迁怒于张叔夜,暗中搜集张叔夜的过错,将张叔夜贬为西安草场监司,后来到海州任知州。

    因为在海州知州任上政绩斐然,张叔夜被召回京师当秘书少监,后又升至中书舍人、给事中。

    当时的官吏因为怠惰,所以门下省出的命令都是预先签署职衔与姓名,之后遇事才填写具体内容,称为“空黄”。

    张叔夜极力改革这种弊端,得以升任礼部侍郎。因升迁太快,又见忌于蔡京,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后来蔡京罢相之后,张叔夜转任济南知府和青州知府,在两千金骑逼近汴京时,曾带兵前来勤王。

    因此张叔夜为钦宗授予了延康殿学士之衔,权兵部尚书之位,可谓荣宠一时。

    张叔夜见到赵太炎也很亲切,“真是没用想到当初那位初出茅庐的少年竟然会是大宋的擎天玉柱,至今说起你这个太师,连家中的两个小子都觉得不能相信!”

    赵太炎笑道:“伯奋仲熊两位兄长在哪里,他们还好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