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19章 错综复杂的势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醉仙楼。

    “危险来源于海上,财富亦来源于海上?”

    朱标听完李锦行的话,嘴里呢喃道。

    “所以,这就是你派遣工部给事前往淮安府的原因?”

    朱标看着李锦行,笑了笑,显然是猜到了些什么。

    李锦行也没有反驳,肃了肃声。

    “不错,殿下。”

    “京城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便是商队从西洋带回来的。”

    “外面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在我大明周边,有诸多小国。”

    “然有大海相隔,茫茫海面上,即便有司南,也会给航行带来很大的难度。”

    “故而周边小国少战乱,长于发展,虽然国力不如大明强盛,但其积累的财富却是不容小觑。”

    李锦行说到这里,顿了顿,继而开口。

    “大明边境海域上的贼寇,则多为东瀛浪人,如果不及时警惕,日后恐怕会酿成大祸。”

    “大明强盛,威服海内,万朝来贺,海上的力量亦不可忽视。”

    “如今片板不能下海,虽然可保我大明海域百姓安全无忧,可也限制了大明与外面世界的交轨。”

    “只有放眼更远,才能看到更多,大明富庶,海外也有可能遍地是黄金。”

    “如今太仓内的粮食和钱银,便是最好的佐证。”

    李锦行的商队,这几年以来,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

    大明周边海域上的地图,都已经绘制的七七八八,详细不已。

    至于更远的地方,还来不及探索。

    而且普通的商船也无法安然前往。

    朱标闻言,时不时点了点头,心里则是在默默盘算。

    …………

    平原侯府。

    “恩师。”

    黄鸣看着李锦行,语气恭敬,眼神里发自内心的尊重。

    “皇上让你主持此次科举,是对你的器重,你切不可大意。”

    “也是你作为翰林院掌院御史的第一次大事。”

    “三月春闱,好好准备。”

    李锦行看着黄鸣,眼神欣慰,又有些感慨。

    此次科举,黄鸣为恩科主考,胡惟庸为恩科总监。

    这是新朝的第二次恩科,朱元璋将此次事情交给黄鸣,也是对他的重视。

    “恩师,此次恩科,学生都已准备妥当,只是学生得到一个消息,事关重大,还请先生定夺。”

    黄鸣朝着李锦行拱了拱手,眼神有些犹豫不决。

    李锦行闻言,也来了兴趣。

    黄鸣两年宦海沉沦,已然老练了不少,能让他棘手的事,不多了。

    “哦?什么事?你说来听听。”

    李锦行喝了口茶,神色平静。

    “先生,学生接到密信,德庆侯廖永忠簪用龙凤器物,此是大逆之罪,学生该当如何,还请先生示下。”

    李锦行闻言,手里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德庆侯?廖永忠?”

    李锦行嘴里呢喃着,眼神里闪烁着精茫。

    “无妨,这件事你告诉杨林,如实上报皇上,该怎么定夺,皇上自有决断。”

    李锦行看着黄鸣,语气平淡。

    “是,先生,学生告退。”

    黄鸣说完,这才躬着身,缓缓退出,转身离开了侯府。

    李锦行则是坐在椅子上,没有动作,心里思绪万千。

    “德庆侯此次怕是在劫难逃。”

    “皇上要杀的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李锦行对于廖永忠,也知道一些。

    廖永忠投降朱元璋后,忠心耿耿,朱元璋甚至还称其为奇男子。

    朱元璋一生只对两个人有这样的评价。

    一个是前元宰相脱脱,一个就是廖永忠。

    可见朱元璋对于廖永忠的重视和恩宠,而后面廖永忠所做的事,让朱元璋对其起了疑心,所以早就对廖永忠有所怀疑。

    所以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廖永忠已经是必死无疑。

    这也将是朱元璋第一个杀的功臣,开国功勋。

    当朝死的第二个侯爷。

    第一个,永平侯,谢成,被李锦行斩了。

    …………

    时间缓缓流逝。

    时近春闱。

    京城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如今大明国力日渐恢复,蒸蒸日上。

    多地恢复如今已经超过了前元朝时期,粮食丰盈,士子之风蔚然成型。

    全国各地的士子热情高涨,纷纷奔赴京城。

    国子监。

    黄鸣和李进正在带着一群翰林巡视,负责贡院的一切。

    科举将近,黄鸣力求做事尽善尽美,所以再三检查。

    “相国大人到。”

    突然,就在这时,胡惟庸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黄鸣和李进等人看见胡惟庸,立即走到前面,拱手行礼,齐声道,“下官拜见相国大人。”

    “免礼。”

    胡惟庸神色威严,眼眸中的有着一丝冷冽。

    …………

    与此同时。

    皇宫。

    武英殿。

    朱元璋和朱标正在殿内,相互讨论着,脸上似乎也是做了决定。

    “禀皇上、太子殿下,李相国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宣。”

    朱元璋闻言,随即停了下来。

    “臣参见皇上,太子殿下。”

    “平身。”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朗声说道。

    “锦行呐,这天气渐热,咱和太子商量了一下。”

    “待春闱结束,准备去黄山行宫住一段时间,避避暑,你就作为随行大臣,跟着咱一起去吧。”

    “臣遵旨。”

    李锦行闻言,神色一动,心里却已经想到了什么。

    春闱结束,这个时间选的很巧。

    届时,出征塞外异族的将领也即将回京,京城可是一下子热闹多了。

    而到时候,朱元璋和朱标不在京城,李锦行也跟随前往黄山。

    胡惟庸作为中书省右丞相,在京城之中,将无人能及,而权力也将会达到顶峰。

    因为能压住他的人,都不在京城!

    而应天府,也注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在这之前,李锦行还需要仔细安排。

    虽然这是一个针对胡惟庸的圈套,但是一个当朝宰相的临死反扑,可是会引起很大的反应。

    到时候,侯府难免受到波及,李锦行必须得保证李瑾年和徐妙锦的安全。

    …………

    平原侯府。

    自从皇宫回来以后,李锦行便开始着手准备。

    徐辉祖正坐在李锦行面前,神色尊敬。

    “侯爷,不知您找有何事?”

    李锦行看着徐辉祖,眼神欣慰。

    徐辉祖军中历练,明显成熟了很多,就连身上也有了一股稳重的气质。

    “再过一个月有余,我可能就不在京城了。”

    “如今京城内不太平,我不在京城的时候,你记得替我照看着侯府,保护妙锦和瑾年。”

    李锦行面色严肃,声音威严。

    让徐辉祖也不禁有些愣神。

    “侯爷,京城可是有什么事要发生?”

    看着李锦行神色凝重的样子,徐辉祖也有些紧张。

    李锦行身为当朝宰相,能让他紧张的事,那必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锦行闻言,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徐辉祖的话。

    “岳父大人既然叫你留在京城,自然有他的道理。”

    “过几天兵部侍郎就辞官了,你就去兵部历练历练,春闱结束,京城可能就不太平了。”

    “我此次离京,少则月余,多则半年。”

    “京城,就要起风了,你在兵部,我也可以少操一些心。”

    李锦行看着徐辉祖,眉宇间的凝重丝毫不减。

    谁也不知道,六部尚书中有多少李锦行的人,又有多少胡惟庸的人。

    不过徐辉祖明白,既然李锦行让他去兵部,那自然不会害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