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34章 庙算多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算一下,我们发兵梁县,三万兵马全部抵达需要多久,而陆浑县的董军大概多久能够察觉,自察觉后朝我们进军需要多久,他们召唤援军又需要多久,另外荥阳的徐荣军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够回防。”孙坚给程、黄、韩、祖四员部将交代了任务。

    前文说过,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是极其复杂的一件事,处处离不开筹划和计算。

    战略上,气候地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行军速度、辎重管理都需要考虑。

    至于战术上那需要细致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首先单纯的人数堆叠没有作用,要靠队形。队形是有人数限制的,人太多了队形容易散落。所以人多就需要组更多个队形。队形太多了就要靠阵法来指挥。这样才能发挥出人数的优势,占据有利地形,保护自己薄弱部位,突击敌人弱点。各司其职,获取战略目的,而不是拼谁砍的人多,更何况如果战略战术不得当,再猛的人也砍不过对面。

    而孙坚将一系列问题抛出来之后,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各自大概计算了一下,并且交流了一下结果,最终给出了一个比较平均的数字:一个月。

    己方兵马做好充足准备,并在尽可能快的情况下夺取梁县,大概需要一个月。

    这里也许有人奇怪了,梁县距离鲁阳不过是轻骑兵一昼夜急行军的距离,为什么打过去却要一个月呢?

    古代打仗,主力军队不会倾巢而出,特别是步兵,不是电视上那种在广场上集结几万人之后,排着方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而是分阶段的一波、一波的出发。

    各地的后续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奔袭到集结地,合流后,再一波一波的出发。只有骑兵可以迅速集结,成建制的快速奔袭,但是骑兵培养和运维的成本太高了,国家养不起那么多的骑兵。

    孙坚部多是南方人以及豫州军,骑兵数量不多,主力还是步兵和弓弩手,因此行军速度必然远远不如骑兵。

    而如果硬要追求速度,小股骑兵一天抵达梁县,你有种骑着马攻城给我看看。当然或许有人杠,骑兵下马不就行了吗?又不是长在马背上。

    那好,几百名骑兵下了马,爬城墙。梁县算是个中等的县城,城墙不到一丈高,也就是两米多的高度,你徒手爬给我瞧瞧。

    如果没有直观感受的,可以找一处墙头,让你爸站在上面,你徒手爬墙,每当快要到墙头的时候,让你爸给你脑袋瓜狠狠来上一棍子,你就明白城墙有什么用处了。

    又有人杠,那趁晚上爬墙不行吗?傻子,人家守军三班倒,全天二十四小时防守,白天有太阳,晚上举火把,你当人家都是瞎子聋子?

    好,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古代打仗并不是跟学校跑操一样,把人集合起来就去操场(战场)掐架的。

    真实情形是,双方明明已经遭遇,但大家都不会上来就打,要么撤退,要么做好防御,停下来安营扎寨。干什么?就是等后面的主力陆续到达后,有了胜算再打。双方的军队这时候都像一条长蛇,头遇到了,身子还分成好几段在后面,主力更不知道哪天才会来,可能还在集结呢!

    有人说了,这不是遗失战机,趁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击溃他们不更好吗?如果你是骑兵,对方是步兵,可以这样。如果大家都是步兵,还是老老实实筑好工事吧。如果仓促开打,会打的很难看。

    例如你把眼前的敌人干掉,他们溃退了;还没等你休息过来,对方的援军又来了,你也被击退了;他们还没休息的时候,你的援军也来了,他们又溃退了……,如此反复,这就成毫无战术意义的消耗战。

    面对这样的长龙,面对军力集结的时间差,面对前方遭遇战已经开始了,而后援还在路上,这时候城池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表面看一个城池不过弹丸之地,实际上城池是控制周边广大区域的关键。城池不仅可以屯驻大量军队,而且城池是商人、财富、情报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想要什么都可以通过城池的各种渠道获得,也就是说城池可以整合、集结周边大范围的资源,为后方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绕城而过,就像在自己身后给敌人留下一把尖刀,任人宰割。

    这也是为什么孙坚想要进军洛阳,必须先攻克梁县的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是因为古代战争中存在几个瓶颈:

    通信情报、粮食征集、补给运输、军力补充和前线士气。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在以后会适当解释。

    总而言之一句话,仗不是想打就能打的。明智的指挥官,往往都十分谨慎,宁可打呆仗,绝不轻易冒险。尤其是像孙坚这样面对强大的董卓军,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必须慎之又慎。

    “嗯……”得到部将的答案,孙坚也表示认可,看样子一个月的时间,和他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是相似了。孙坚道:“那就速速安排下去,开始发兵,一个月后,我要拿下梁县!”

    不是说一个月后走到梁县再攻城,而是从现在起,各部人马就要开始行动了。准备辎重、派遣探马、行军扎营,制作攻城器具,将士们都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了。

    作为友军的裴元绍部,同样也要进行准备,尽管他们不是主力,但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考虑到他们曾经是占山为王的草寇,掏窑洞、修工程肯定有一套,孙破虏便将建设甬道的光荣任务交给了他们。

    甬道其实就一条没有顶的隧道,用以输送粮草辎重。因为两边用木墙围起,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突破,尤其是能够防御西凉骑兵的冲击,所以如果建得够结实的话,甚至可以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拖着板车运送辎重,让对方体会一下什么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墙里头,你在墙外头。

    因此,裴元绍便率领本部人马沿途砍伐树木,扫雪铲土,构筑起了长长的甬道,说不累也挺辛苦。

    不过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轻松惬意地趴在自己的营帐里,把裤子脱了一小截,亮出白花花的皮肉来,这个人就是杨岐。

    杨岐并没有在干什么云朝雨暮的事,也没有耍流氓,而是在敷药。

    前几天他屁股上的箭伤又崩开了,疼得够呛,因此只能在营地里休养。

    本来敷药这种事,张机张仲景可以代劳。可是杨岐总觉得让一个中年大叔看自己的屁股,有些怪怪的。因此他本着谁造的孽谁来偿的原则,名贴身护卫赫连鸢帮他敷药。并且在敷药期间,紧闭营门,不允许任何闲杂人等擅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