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默蓝花开 > 第16章 一路往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临近五一,天气暖和起来,对于怕冷的六月,真正的温暖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

    村子里所过之处,所有的杨树枝头都结着一串串的洋槐花,那青白色的花苞包裹着白色的花瓣,在春季暖意的携裹中蠢蠢欲开。

    前院六月大娘一家从城里回来了,因着儿子海峰要在五一结婚。

    海峰之前是成了家的,两人是相亲结婚,婚后性格不合经常闹矛盾。据说女方本来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子,不知怎么就小产了,随后没多久两人去了民政局,分道扬镳。

    这次结婚的对象,是海峰以前的前女友,如今成了准新娘,把海峰曾经的婚房重新布置了一遍,买了不少新家具。

    六月周末回家,进去前院看了看,虽然不懂但也知道都是些好东西,六月在新沙发坐上坐,沙发软的像是坐在了棉花堆里,且弹力十足。

    房间里站着几个过来看热闹的妇人,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着:

    “新嫂子家好像挺有钱,除了新买的家具,这儿媳妇未过门便给六月大娘买了对金耳环……”

    听到这话,把围观的人羡慕的不行。

    “啧啧,他大娘有福气……”

    到了五一节,海峰热热闹闹的又娶了一次新媳妇,中午喝喜酒,晚上看电影,好不热闹。

    五一期间,学校放了三天假,六月白天都待在前院大娘家。

    “婶在屋不?”

    有人站在院外,大声朝着院门内叫着六月大娘。

    “在,谁呀?”隔着院子,六月大娘应声问着。

    “我是先,六月在院里不?。”这人小名叫先,一个中年男人,听声音有三十多岁。

    “在哩,找她有啥事儿,你来院里。”

    “好,”

    先一边答应,一边推开虚掩的院门,走了进来,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个子极高,略微偏瘦,上身穿米白色长袖衬衫,下身灰白色西裤,外加一双老北京布鞋。

    “在呢,咋,有啥事儿?”

    “婶,是这,我兄弟在京北,这几天我准备过去找个活儿干。六月她妈知道我要过去,特意打电话交代,让我把六月给她带到北京去。”

    “哦哦,她妈想接她去京北啊,那,啥时候走?”

    “准备明天就走,听后院说六月在这,我就过来交代一下,看六月有没有要带啥东西,准备准备。”

    “行,六月你回去看看,有啥要拿哩?”

    “哦,好。”

    六月在一边傻傻的应着。

    这人同村,论辈分六月管他叫哥,六月妈原先在家时和他兄弟媳妇处的不错,现在两家人都在北京,偶有联系。

    六月在家里找齐了自己所有能穿的衣服,装在干净的蛇皮袋子里,跟着同村的先一起走了,坐着绿皮火车,晃晃悠悠一路往北。

    两人在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漫长路程,到达京北火车站,出了火车站后又转坐汽车巴士。

    六月坐在巴士汽车里转头朝着窗外看去,一路上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平整,车辆行人川流不息。与农村相比,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两人几经辗转来到一处偏僻的出租屋,六月看见六月妈的那刻就想扑到她怀里去,可有人在场六月又觉不好意思,只是眼睛泛红的低声叫了一声:

    “妈”

    慢慢走到六月妈跟前,一句话不说,略低着脑袋。

    六月妈低头看了看六月,眼眶微红,摸了摸六月脑袋,便和先寒暄起来。

    “先来了,赶紧坐,坐一天多的火车,辛苦了!”

    “木事儿,就坐个火车,有啥累不累哩。”

    “来,喝口茶歇歇,大老远帮我把六月带过来。”

    “哎,二婶子客气不是。”

    “来来来,饭菜都做好了,就等你们俩个到屋,就可以吃了。”

    屋内一对三十多岁的两口子见六月两人到了屋,便张罗着把做好的饭菜盛出来,一一往桌子上摆放。

    这两口子正是先的弟弟和弟媳,两人皮肤略黑,穿着朴素,一副勤劳朴实的模样,在市区偏僻的城中村租着一个大单间,门口处有个简易的厨房,家中生有一儿一女,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着。

    两口子平日里在市区里卖菜,摆着个菜摊子,比去工厂上班自由,但是需要起早贪黑的天不亮去进货,进货回来后两个人分别摆个流动菜摊。

    “吃饭吃饭,咱们边吃边聊。”

    吃饭的空档,几个人一阵寒暄,待几人酒足饭饱,又闲聊了一会儿,六月妈起身告别。

    “大家都是忙人,我这回去也有一堆的事情要干,就不耽误各自的工夫了,改天有空咱们再叙。”

    “再坐一会儿呗,急啥?”

    “不坐了不坐了,以后有空常来,不差这一会儿。”

    “那行,有空就过来!”

    “一定,我这平时好打牌,有点空不用你们叫,我自己就过来了……”

    六月妈一边说笑一边带着六月往外走,三个人把娘俩送到了路边。

    六月和六月妈一起乘坐汽车来到郊区庄宋镇,又拦了一辆三轮车才到真正住的地方,庄宋镇里的一个村落附近。

    六月爹妈在这儿租了当地的三个温室大棚。平日里吃住都在地里,最边上一间小的平时用来煮饭,一间堆放杂物,一间用来一家人睡觉,里面垒有一个大土炕。

    六月把拿来的衣服放到了屋里后,没看见其他人,六月妈说都在地里干活。

    这片土地总共有上百亩都被建造成温室大棚,基本大小一致,分别属于不同人家。再往外围,东面是一大片的梨园。

    往南半里地是本地的村庄所在,所有的道路都是沥青路面,平整宽阔又极其干净,路边种着各种树木及绿化带。

    西面是几十亩的白地,全部种着西瓜,正是长秧子的时候。北面是一处大型养鸡场,修的是高门大院,闲杂人等不让进入。

    所有的温室大棚都是坐北朝南,垒着两尺厚的温室墙和东西侧墙,南边用来吸收阳光。墙高两米,长约八十米,宽约五米。

    厚厚的大棚塑料膜完美的覆盖固定在温室大棚上,棚顶至高处放置着几十多块厚重的草帘子。

    白天拉起草帘子让温室吸收阳光保存温度,到傍晚时再把厚重的草帘子放下完全的遮盖好温棚,让整个晚上的温室可以保有温度,这就是北方温室大棚的妙用。

    六月刚来的几天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一切感觉很新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